藕花池上竹梅阴,一舣中閒用意深。
画舫规模供燕适,虚舟世界看浮沉。
快风未信千帆福,逆水难凭百丈心。
惟有此蓬飞已定,更无惊浪怒涛侵。
藕花池上竹梅阴,一舣中閒用意深。
画舫规模供燕适,虚舟世界看浮沉。
快风未信千帆福,逆水难凭百丈心。
惟有此蓬飞已定,更无惊浪怒涛侵。
这首宋诗描绘了孙常州飞蓬亭的宁静与雅致。"藕花池上竹梅阴",诗人以荷花、竹子和梅花的阴凉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清幽的环境。"一舣中閒用意深",表达了亭子设计者匠心独运,用心良苦,旨在提供一个静谧的休憩之地。
"画舫规模供燕适",暗示亭子的布局和装饰或许带有江南水乡画舫的特色,让人感到舒适宜人。"虚舟世界看浮沉",运用了道家的哲学思想,寓意人生的无常与超脱,仿佛置身于一个虚幻而富有哲理的世界。
"快风未信千帆福,逆水难凭百丈心",借风力与行船的比喻,表达出对顺境与逆境的深刻理解,告诫人们即使在顺风中也不应过于乐观,而在逆境中也要坚韧不拔。
最后两句"惟有此蓬飞已定,更无惊浪怒涛侵",以飞蓬随风飘泊的形象,象征着飞蓬亭主人心境的安定,已经超脱世俗的纷扰,不受外界波涛汹涌的影响,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整首诗寓景于情,展现了诗人对孙常州飞蓬亭的赞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重阳未见一枝菊,它日菊开生我愁。
高兴亭中香满把,令人北望忆梁州。
口诵严君口授书,手提慈姥手缝衣。
寸草安能报春晖,远志不敢回当归。
嗟儿客宦游有方,舅姑晨兴妇在旁。
手供鲑菜晡下堂,几席代汝亲扶将。
白云英英赵州山,玉琴石榻窗户閒。
上池饮罢燕坐间,生香满室光照颜。
钟英毓秀自乃翁,草木臭味将毋同。
借锄取帚面发红,偕饮甘露薰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