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何曾健,秋来白发新。
万方多难日,四海独愁人。
论愧倾三耳,年今已六身。
太平犹眼见,知复几青春。
老去何曾健,秋来白发新。
万方多难日,四海独愁人。
论愧倾三耳,年今已六身。
太平犹眼见,知复几青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的《秋意三首(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年老体衰、白发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多难和人民忧愁的感慨。诗人自谦论议不足,年岁已高,但仍渴望看到国家的太平盛世,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首句“老去何曾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逐渐衰弱的现实。接着,“秋来白发新”一句,以秋天的自然现象比喻自己的衰老,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岁月无情、时光易逝的主题。
“万方多难日,四海独愁人”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个人的衰老与国家的多难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这里的“万方”、“四海”都是泛指全国乃至全世界,强调了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论愧倾三耳,年今已六身”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学识和能力的谦逊态度,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年事已高,体力和精力大不如前。这两句通过对比,既表现了诗人的自省,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感慨。
最后,“太平犹眼见,知复几青春”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尽管当前面临诸多困难,但诗人仍然坚信,美好的太平时代终会到来,他渴望再次拥有青春的活力和热情。这两句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个人衰老和国家多难的描写,反映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泛楫楚江曲,辍棹潇湘涯。
天水互澄廓,矧逢清秋时。
霜明沙渚净,露寒岸草滋。
芳蘅被长薄,修篁映素漪。
月华临夜空,青山窈多姿。
帝子渺何许,㛹娟远水湄。
逶靡回翠旌,仿佛骖文狸。
苍梧白云去,洞庭丹枫衰。
美人期不还,日落愁参差。
眷彼湘竹吟,踌躇有馀悲。
夙龄眷名山,抗志事游衍。
葛弱容屡扪,梁危许孤践。
风泉渺难寻,空翠纷莫辨。
去美惜已遥,来奇望犹缅。
馀霞互明灭,微云忽舒卷。
袅袅薜萝衣,之子来何晚。
道与寂寞会,志向崇深展。
倘秉偕隐心,结庐讵在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