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河源复却回,杖藜曾记到云台。
高秋华岳三峰出,晓日潼关四扇开。
星宿海从天上落,昆仑槎自斗边来。
何时更访茅龙去,东望沧溟水一杯。
使者河源复却回,杖藜曾记到云台。
高秋华岳三峰出,晓日潼关四扇开。
星宿海从天上落,昆仑槎自斗边来。
何时更访茅龙去,东望沧溟水一杯。
这首诗《渡河西望有感》是清代诗人王士禛所作,通过描绘渡过黄河向西远望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向往之情。
首联“使者河源复却回,杖藜曾记到云台”,以使者渡过黄河源头返回,手持藜杖曾经到达云台山,引出诗人对往昔经历的回忆,营造了一种时空交错的意境。
颔联“高秋华岳三峰出,晓日潼关四扇开”,描绘了秋天高远的天空中,华山的三座高峰傲然挺立,晨光初照时,潼关的大门仿佛被四扇打开,展现出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颈联“星宿海从天上落,昆仑槎自斗边来”,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目光投向遥远的星空与神话中的昆仑山,星宿似乎从天际落下,而传说中的木筏从北斗星边驶来,既体现了宇宙的浩瀚无垠,也蕴含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尾联“何时更访茅龙去,东望沧溟水一杯”,表达了诗人对再次前往神秘之地——茅龙的愿望,同时以“东望沧溟水一杯”收束全诗,既是对远方大海的遥想,也暗含着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远方世界的遐想,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记衫笼翠羽,袖拂乌丝,浅醉闲吟。
步屧西村近,正毵毵细柳,摇飏春阴。
画阁有人垂手,香袅绣帘深。
只燕子还来,应从那日,看到如今。
重寻旧游地,剩一树樱桃,落尽红心。
罗袜花虫蠹,况歌纨舞绮,事事销沈。
莫倚夕阳栏槛,愁黛蹙遥岑。
待梦绕烟芜,娟娟月上寒又侵。
春水涨溪,浑是濛濛,昨夜杨花吹遍。
走马问章台,长堤外,和雨和烟一片。
纤腰自舞,料应未识相思怨。
可惜笑桃人别后,孤负年年青眼。
怪他眠起无端,好光阴都付,小莺雏燕。
不向陌头看,怎知我,近日魂销肠断。
丝丝缕缕,几时系得东风转。
且去西泠桥畔等,万一舣船重见。
玉盘骊珠何所名,琵琶斲出滇阳城。
昆仑小凤遏云叫,鹍鸡拔筋寒水精。
千年紫檀作人语,霹雳辊堂惊破柱。
黄河曲折走春冰,白日檐牙堕秋雨。
老夫旧住西陵桥,听此不觉神飘摇。
初疑莺在苏堤柳,忽尔骤变钱塘潮。
鸿门夜斗纷然碎,天遣鲛人泣清泪。
玫瑰火齐响枨枨,跳入空明唾壶内。
牂牁之山产白铜,此材此艺真良工。
何当别作清庙器,明来进入蓬莱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