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刘有志混华戎,无奈吴儿两炬红。
赤壁焰烧云梦泽,夷陵光照永安宫。
人间自此鼎三足,天上无由日再中。
惟有葛公心未死,夜深寒月照孤忠。
曹刘有志混华戎,无奈吴儿两炬红。
赤壁焰烧云梦泽,夷陵光照永安宫。
人间自此鼎三足,天上无由日再中。
惟有葛公心未死,夜深寒月照孤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所作的《读三国志》。诗人以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位历史人物在三国时期的争霸为主线,通过描述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的关键战役,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烽火连天与英雄豪情。
首句“曹刘有志混华戎”概括了曹操和刘备两位枭雄试图统一华夏的决心,而“无奈吴儿两炬红”则暗示了孙权的势力不容小觑,尤其是赤壁之战中的火攻,象征着吴国的智谋与力量。“赤壁焰烧云梦泽,夷陵光照永安宫”两句具体描绘了这两场战役的壮观景象,赤壁之火照亮了广阔的云梦泽,夷陵之光映照着孙权的永安宫,展现了战争的激烈和决定性。
“人间自此鼎三足,天上无由日再中”进一步比喻三国鼎立的局面,意味着天下不再是一统,如同太阳不能再居于天空中央,象征着权力的分散和平衡。最后,“惟有葛公心未死,夜深寒月照孤忠”则转向对诸葛亮的评价,赞扬他在乱世中坚守忠诚,即使在深夜寒月之下,其忠心依然如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三国历史为背景,通过战争场面的描绘和对关键人物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忠贞精神的敬仰。
六丁不下驱天骄,宫车碾雪夜渡辽。
白头乌啄大家屋,衣锦王孙路傍哭。
一马化龙浮渡江,临安王气于斯卜。
烽火江淮草木残,中原血战腥风寒。
挥戈谁洗靖康耻,屈指英雄岳与韩。
区区子英奚为者,片纸赝书背人写。
风波万里坏长城,三字翻称廷尉平。
北人歌舞南人泣,贺兰铁骑仍纵横。
两宫魄冷冰天月,配飨反旌谗谄骨。
麒麟墓道枕苍烟,御墨淋漓洒碑碣。
墓门高揭对晴湖,松栝深深叫训狐。
金陵城外苍茫处,丑缪堂封千载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