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飞不上云,不如栖白蘋。
屈身五斗粟,何似种松筠。
闻君将挂冠,筑室苕溪滨。
况有朱少翁,达论可相亲。
攲枕待落月,寻花送馀春。
市喧不入耳,休羡桃源人。
我亦促归计,行当趋后尘。
高飞不上云,不如栖白蘋。
屈身五斗粟,何似种松筠。
闻君将挂冠,筑室苕溪滨。
况有朱少翁,达论可相亲。
攲枕待落月,寻花送馀春。
市喧不入耳,休羡桃源人。
我亦促归计,行当趋后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的《寄常执中长官弃官归霅上》。诗中通过对比高飞与栖息、屈身与种松筠,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束缚的厌倦。诗人以“高飞不上云,不如栖白蘋”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与“屈身五斗粟,何似种松筠”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对物质追求的淡泊和对精神自由的渴望。
接着,诗人提到好友常执中弃官归隐,筑室于苕溪之滨,与朱少翁为邻,表达了对朋友归隐生活的羡慕和对真挚友情的珍视。“攲枕待落月,寻花送馀春”描绘了诗人期待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情景,而“市喧不入耳,休羡桃源人”则表达了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向往,以及对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般理想生活的认同。
最后,“我亦促归计,行当趋后尘”表明诗人也计划追随友人的脚步,归隐山林,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深厚情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清新,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和友情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独特追求和审美情趣。
河势尤湍急,滔滔去莫留。
此行期死敌,既济遂焚舟。
背水陈师出,乘风纵燎休。
若非拚血战,不复渡黄流。
竹帛今犹载,桑榆晚始收。
后来烧栈道,毋乃祖馀谋。
安石心夷旷,难将浅见窥。
能拚百弓墅,只赌一枰棋。
苻虏投鞭急,羊生对弈迟。
土山今乞汝,泉石更由谁。
侍女收残局,群儿走捷旗。
拊筝并折屐,无喜亦无悲。
宝惜吾儿如拱璧,那知变灭只须臾。
畏啼尚宿通宵火,涂囟犹残隔日朱。
坐客相宽云梦幻,故人来吊讶清癯。
荒山岁晚无行迹,心折原头树影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