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中着貂珰,非无事君志。
杂用儒家流,仕宦讥不止。
汉代从行幸,亲近固其理。
何尝裨衮职,所执玉虎子。
侍中着貂珰,非无事君志。
杂用儒家流,仕宦讥不止。
汉代从行幸,亲近固其理。
何尝裨衮职,所执玉虎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彭所作的《读西京杂记十三首次渊明读山海经韵(其十二)》中的片段。诗中通过描述侍中身着貂珰,虽有事君之心,却因与儒家之流混杂,仕途上受到讥讽。尽管在汉代随行皇帝,亲近皇帝本是应有之理,但并未能辅助皇帝治理国家,只是手持象征权力的玉虎子。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侍中在宫廷中的尴尬处境和内心的无奈,反映了古代官场的复杂人际关系以及权力运作的微妙之处。诗中蕴含了对权力与道德、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南有山,高维虚矣。其上伊石,不可以舆兮。
念子之远,莫我愉兮。南有水,清维流矣。
其泮伊陆,不可以舟兮。念子之远,莫我俦兮。
盲风凄凄,卉木病瘁。我行吴会,曷其底居。
二三君子,眷我寡类。勉进厥脩,终始令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