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叹·其六》
《叹·其六》全文
明 / 倪元璐   形式: 五言律诗

似有通消息,情深不可胪。

读书叫警策,呵镜取糊涂。

阎没前持橐,梁鸿后捧炉。

坐煎忠孝士,声出变头须。

(0)
鉴赏

这首诗名为《叹(其六)》,是明代诗人倪元璐所作。诗中通过一系列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对比,表达了对忠孝之士遭遇困境的深切同情与感慨。

首句“似有通消息”,以“通消息”比喻忠孝之士虽身处逆境,但内心仍保持着对正义和道德的坚守,仿佛与天地间正直之气相通。接下来的“情深不可胪”,则进一步强调了他们内心的深情厚意,这份情感深厚到难以言表,暗示了他们的坚持与牺牲。

“读书叫警策,呵镜取糊涂”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一方面赞扬读书人通过学习获得警醒与智慧,另一方面讽刺那些自以为聪明实则糊涂的人。这里暗含了对忠孝之士在复杂世事中的清醒认识与坚守原则的赞美。

“阎没前持橐,梁鸿后捧炉”引用了历史典故,分别指代了古代两位忠臣义士:前有汉代的杨震(持橐),后有东汉的梁鸿(捧炉)。这两句通过对比,既赞扬了杨震的清廉刚正,也表达了对梁鸿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忠孝之士在现实中的处境,如同前贤一样,可能面临不公与艰难。

“坐煎忠孝士,声出变头须”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直接揭示了忠孝之士在社会中的处境。这里的“坐煎”形象地描绘了忠孝之士因坚守道义而遭受的煎熬,而“声出变头须”则表达了他们因遭遇不公而发出的悲愤之声,甚至可能因此改变了自己的外貌特征,如白发苍苍或胡须脱落,以此来象征他们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和痛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忠孝之士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深刻反映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崇高敬意以及对当时社会不公现象的强烈批判。

作者介绍
倪元璐

倪元璐
朝代:明

倪元璐(1593—1644),字汝玉,一作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今绍兴市上虞区)人,明末官员、书法家。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官至户、礼两部尚书,书、画俱工。倪元璐书法灵秀神妙,行草尤极超逸,最得王右军、颜鲁公和苏东坡三人翰墨之助, 用笔锋棱四露中见苍浑,并时杂有渴笔与浓墨相映成趣,结字奇侧多变,书风奇伟,后人对他有“笔奇、字奇、格奇”之“三奇”,“势足、意足、韵足”之“三足”的称誉。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陷京师,元璐自缢殉节,卒年五十二。弘光时,追赠少保、吏部尚书,谥文正,清廷赐谥文贞
猜你喜欢

延祐元年五月重祀茅山瑞鹤诗二首·其二

图写丹青上九天,秋风百鹤驻山前。

谁知六辔重来日,又见排空十二仙。

(0)

三峰二首·其一

午夜瑶坛谒帝还,笋舆冲雨两山间。

客来似觉茅君喜,净扫浮云出好山。

(0)

题刘节使所藏显宗御画庄子像

显宗好道当年壮,手笔南华古形状。

南华去世千载馀,状貌风格知何如?

只是今人重古道,彷佛气象加襟裾。

至人胸中本无待,万窍吹嘘任天籁。

杨韩嵇阮心不同,到了各归于大块。

(0)

题宋元凯都市寺为中正堂画溪山晚钓图

百亩青山二顷田,金溪南畔竹庵前。

绀园薝葡花香澹,宝地桫椤树影圆。

日日钓丝牵葑雨,年年禅榻对茶烟。

郎星昨夜明如月,偏照君家书画船。

(0)

题村田乐图

老人村,老瓦盆。尝作鸡豚社,不识州县门。

阿翁醉倒阿婆笑,膝上咿鸦弄乳孙。

(0)

漫兴十首·其七

田舍方东作,州家要义兵。

濒湖团水寨,斸石甃山城。

柳暗村烟暖,芹香润雨晴。

荷锄归未得,布谷为谁鸣。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