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重到不嫌迟,无奈空言祇益疑。
痴愿莫真成马角,愁身早已入蚕丝。
强为排解翻添恨,待觅商量恐受嗤。
听得邻娃倚夫婿,教依新样画蛾眉。
果然重到不嫌迟,无奈空言祇益疑。
痴愿莫真成马角,愁身早已入蚕丝。
强为排解翻添恨,待觅商量恐受嗤。
听得邻娃倚夫婿,教依新样画蛾眉。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孙原湘的《再和百堂(其二)》。诗人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再次来访的感受,表达出一种深深的无奈与矛盾。首句“果然重到不嫌迟”表达了对重逢的期待和满足,但紧接着的“无奈空言祇益疑”则揭示了现实中的困惑和疑虑,暗示了言语的无力和内心的困扰。
“痴愿莫真成马角”运用了典故,意指不切实际的愿望如同神话中的马角,难以实现,流露出对无法达成愿望的自嘲。而“愁身早已入蚕丝”则比喻诗人深陷愁绪之中,如同蚕丝缠身,难以解脱。
“强为排解翻添恨”表达了诗人试图自我安慰的努力反而增加了内心的痛苦,反映出内心的挣扎。“待觅商量恐受嗤”则揭示了诗人担心与他人讨论自己的愁苦会受到嘲笑,进一步加深了孤独感。
最后两句“听得邻娃倚夫婿,教依新样画蛾眉”通过邻居女孩的欢声笑语,反衬出诗人自身的孤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有人能理解并陪伴自己,就像邻家女孩那样无忧无虑地生活,甚至模仿她画蛾眉。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比喻和对比,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既有对重逢的喜悦,又有对现实的无奈和对幸福的渴望。
新晴天状湿融融,徐国滩声上下洪。
极目澄鲜无限景,入怀轻好可怜风。
身防潦倒师彭祖,妓拥登临愧谢公。
谁致此楼潜惠我,万家残照在河东。
南朝才子尚途穷,毕竟应须问叶公。
书剑伴身离泗上,雪风吹面立船中。
家园枣熟归圭窦,会府槐疏试射弓。
相顾日偏留不得,夜深聊欲一杯同。
床上新诗诏草和,栏边清酒落花多。
閒消白日舍人宿,梦觉紫薇山鸟过。
春刻几分添禁漏,夏桐初叶满庭柯。
风骚委地苦无主,此事圣君终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