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方喜晴,四更复报雨。
麦收尚未毕,切切萦愁绪。
饼饵近可期,夏秋望登稰。
客岁秋被涝,赖此庶少补。
将得设致失,吾民其益苦。
反侧不能寐,檐声厌如注。
言念春徂夏,时若近远普。
或吾志因满,而民则何咎。
慰多兹小愁,敢谓难宁处。
惟吁速放晴,青黄接二釜。
两日方喜晴,四更复报雨。
麦收尚未毕,切切萦愁绪。
饼饵近可期,夏秋望登稰。
客岁秋被涝,赖此庶少补。
将得设致失,吾民其益苦。
反侧不能寐,檐声厌如注。
言念春徂夏,时若近远普。
或吾志因满,而民则何咎。
慰多兹小愁,敢谓难宁处。
惟吁速放晴,青黄接二釜。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夜雨言志》。诗中表达了对近期天气反复无常,影响农业生产,以及由此引发的民生疾苦的深切忧虑。
首句“两日方喜晴,四更复报雨”描绘了天气变化之快,晴雨不定,让人难以捉摸。接着“麦收尚未毕,切切萦愁绪”点明了这种天气对农作物收割的影响,引发了诗人深深的忧虑。
“饼饵近可期,夏秋望登稰”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收获季节的期待,同时也暗示了对丰收的渴望。然而,“客岁秋被涝,赖此庶少补”一句揭示了去年秋天遭受水灾的情况,今年的希望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当前的收成。
“将得设致失,吾民其益苦”表达了对农民可能面临的更大困难的担忧。接下来的“反侧不能寐,檐声厌如注”描绘了诗人因忧虑而难以入眠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他内心的焦虑。
“言念春徂夏,时若近远普”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同时也隐含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期盼。最后,“或吾志因满,而民则何咎”提出了一个深思的问题:个人的愿望是否满足了,而民众是否因此承担了不应有的责任?
“慰多兹小愁,敢谓难宁处”表达了诗人对于微小忧愁的宽慰,但同时也意识到这些忧虑并非易解。最后一句“惟吁速放晴,青黄接二釜”直抒胸臆,呼吁尽快放晴,让作物能够成熟,百姓得以丰收,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深切关怀和对民众福祉的深深忧虑。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关注,也体现了他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是一首具有深刻人文关怀的作品。
夜梦虚斋整衣冠,客五六辈相揖还。
中有一人少留连,叩檐叩齿祷甚虔。
顾谓吾侪曷倾耳,红药丛深鸟声美。
翻枝飐叶缥缈间,俄有珍禽集雕栏。
宛然小鹤未省见,羽翮绀碧光斓斑。
凝眸一瞬观对立,忽成四鹤齐飞入。
赴予纷泊若投林,藻锦萦带复动衿。
绿毛么凤只倒挂,翠襟鹦鹉空好音。
或将揽取不从手,相视眙愕萌争心。
吾殊无言行且睨,与客徐理出户意。
徘徊八翼疑骖鸾,杂遝诸儒竞连袂。
不知剥啄谁扣门,推枕高树晨光暾。
矫首元阳观,峥嵘度十年。
忽逢尘外客,因访洞中仙。
横蹑脩蛇路,低看破衲田。
萦纡篁竹岭,窈窕碧松川。
抚石斋坛古,围棋烧劫迁。
谅无翻榼术,安得远庖烟。
擗尽苍麟脯,弹馀别鹤弦。
晴香烘拆蕊,暝色绕归鞭。
太白浮桥上,孤灯炫马前。
黄冠纷雨散,紫盖杳云连。
鸟爪休爬背,鸾骖漫拍肩。
子真随处隐,何必大罗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