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来一锡忽翩翩,欲向潮阳问大颠。
归语生天骢马客,休参借法野狐禅。
色空喧寂皆堪證,首尾中边可尽捐。
到底还须一把火,总来不值半文钱。
西来一锡忽翩翩,欲向潮阳问大颠。
归语生天骢马客,休参借法野狐禅。
色空喧寂皆堪證,首尾中边可尽捐。
到底还须一把火,总来不值半文钱。
《修六上人参方潮阳过小园以吴用潜侍御书来曰上人欲敷座诃林为众生说法觉生居士业饶广长舌续佛彗命矣西园公常自称为肉身菩萨慧业庵前菩提双树结果已自然成可无一言为护法金汤余乃相视而笑遂拈笔得百十六字以当拈花上人其护之归报侍御公咄咄韩昌黎从大颠游矣第无量寿佛已念苍梧帝子櫜鞬湘源道左合掌骢马宰官身者久之幸分数索买山钱丐上人成此一段无量功德又何以西园公之棒喝为乎夫青莲常生于火宅鹙子不择于鸡群今公以出世想作用世法建名世业即西畴就荒朱锁异日者功成名遂令西园公日奉杖履襆被天镜阁中一宿而觉即篱间小草皆可作丈六金身矣彗业庵主人能不》【明·张萱】西来一锡忽翩翩,欲向潮阳问大颠。归语生天骢马客,休参借法野狐禅。色空喧寂皆堪證,首尾中边可尽捐。到底还须一把火,总来不值半文钱。
https://shici.929r.com/shici/G8nt7cXFWA.html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萱所作,通过诗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修行者的尊重。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修行过程的思考与感悟。
首句“西来一锡忽翩翩”,描绘了一位修行者带着行囊,轻盈地从西方而来,隐喻着修行者追求真理的精神。接下来,“欲向潮阳问大颠”则表明这位修行者的目的地是潮阳,想要拜访大颠禅师,寻求佛法的指引。这里的大颠禅师,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禅宗大师,象征着高深的佛法智慧。
“归语生天骢马客,休参借法野狐禅”两句,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修行者在返回途中与一位骑着天马的世俗之人的对话,告诫对方不要沉迷于外在的法术或虚假的修行,而应专注于内心的修行,追求真正的佛法智慧。
“色空喧寂皆堪證,首尾中边可尽捐”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佛法的核心思想——色即是空,无论外界如何喧嚣或寂静,内心都应保持平静。修行者不应执着于事物的表面现象,而应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
“到底还须一把火,总来不值半文钱”最后两句以“一把火”象征着彻底的觉悟和解脱,意味着修行者最终会达到心灵的净化,认识到一切外在的物质财富都不值一提,唯有内心的清净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整首诗通过对修行过程的描绘和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法深刻的理解和对修行者精神追求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