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旧佛祠,楼阁影参差。
鱼散不知处,水流无断时。
山光朝暮变,人事古今移。
惟有好生德,恩波尚满池。
唐家旧佛祠,楼阁影参差。
鱼散不知处,水流无断时。
山光朝暮变,人事古今移。
惟有好生德,恩波尚满池。
这首诗描绘了放生池的景象与历史变迁,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情感。
“唐家旧佛祠,楼阁影参差。” 开篇即点明了地点与历史背景,古老的佛祠与错落的楼阁倒映在水面上,形成一幅静谧而庄严的画面。这里不仅承载着宗教的神圣,也见证了时间的流转。
“鱼散不知处,水流无断时。” 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弋,它们的踪迹难以寻觅,正如时间的流逝,无声无息,永不停歇。这两句通过鱼和水的意象,巧妙地表达了生命的短暂与时间的永恒。
“山光朝暮变,人事古今移。” 山色随着日出日落而变化,象征自然界的变化无常;而人事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迭,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变迁。这两句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展现了时间对一切的深刻影响。
“惟有好生德,恩波尚满池。” 最后两句点明了主题——“好生德”,即爱护生命、尊重自然的美德。尽管世事变迁,但这份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如同池中的恩泽,依然充盈着人心与自然之间。这不仅是对放生池的赞美,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的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放生池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间、生命、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法则的尊重。
宇宙原无外。问当年、渠缘底事,强逃人世。
争似刘郎栽种后,长恁玄都观里。
何用羡、武陵溪水。
一见桃花还一笑,领春工、千古无穷意。
儿女恨,且收起。洞中空阔多闲地。
但人间、羊肠九折,未能知此。
我已衰翁君渐老,那复颠张醉李。
看翻覆、雨阴风霁。
挨得清和时候了,舣扁舟、只待归来耳。
惟处静,解吾志。
高山如高人,可仰不可亵。
山中老锄犁,山前走车辙。
终日对孱颜,如目不见睫。
高人与高山,千里风期接。
妙思入青冥,毫端寄明灭。
况复簿领中,见此寒岌嶪。
悠然境意会,刍豢端自悦。
手板亦何为,趋走背汗浃。
从渠且倒持,吾自支吾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