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附书与钟郎中因寄京妓越宾》
《附书与钟郎中因寄京妓越宾》全文
唐 / 徐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暮春桥下手封书,寄向江南问越姑。

不道诸郎少欢笑,经年相别忆侬无。

(0)
注释
暮春:春季的末尾。
桥下:桥边。
手封书:亲手写信。
江南:指南方的江浙一带。
越姑:可能是指一位住在江南的女性,也可能是一种称呼。
诸郎:各位朋友或兄弟。
少欢笑:很少有欢乐时光。
经年:多年。
忆侬无:想念着我。
翻译
暮春时节,在桥边亲手写下书信
寄往遥远的江南,询问那里的越姑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男子在暮春时节,于一座桥下书写信件,准备送往江南询问远方的越姑。诗人通过这封书信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于诸多年轻郎君少有的欢笑和长时间的分别所带来的无尽哀愁。

"暮春桥下手封书" 一句,设定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情境。暮春,通常指春天即将结束之时,万物虽仍繁花似锦,但也透露出一种萧索的气息。这段时间里,诗人在桥下手封书信,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远方亲友的思念。

"寄向江南问越姑" 这一句,则将情感的焦点转移到了书信的收件人——越姑。这位越姑可能是诗人的旧知或深爱之人,通过这封信件,诗人想要传达自己的心声以及对她的关切。

接下来的两句 "不道诸郎少欢笑,经年相别忆侬无" 则深化了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不道诸郎少欢笑" 这一句,表明那些曾经与诗人共度时光的青年男子们,如今已不再有过往那般的快乐和笑容。这可能是因为相隔两地,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共同享受生活,也可能是由于岁月流转、命运变迁所带来的无奈。

最后一句 "经年相别忆侬无" 强调了时间长河中的人事变迁与相思之苦。"经年" 指的是长时间的分离,而 "相别" 则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分别。"忆侬无" 这个词组,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渴望,同时也是一种对现实无法改变的无奈与悲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桥下书信的情境,以及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对年轻欢笑不再的感慨,抒发了作者对于人生变迁、时光易逝以及相聚难得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徐铉

徐铉
朝代:唐   字:鼎臣   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   籍贯:广陵(今江苏扬州)   生辰:916年—991年

徐铉(916年—991年)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猜你喜欢

云露堂前杏花

蜡红枝上粉红云,日丽烟浓看不真。

浩荡光风无畔岸,如何锁得杏园春。

(0)

三月四日骤煖

日脚融晴晚气暄,睡馀初觉薄罗便。

如何柳絮沾泥处,煖似槐阴转午天。

(0)

送何白节推宰晋原二首·其一

盛府兼名邑,荣归指故林。

多年望乡泪,万里倚门心。

江馆春寒薄,山程晚翠深。

板舆迎侍日,桃李正芳阴。

(0)

知府孙学士见示和终南监宫太保道怀五首因以缀篇·其五

门外烟岚紫阁横,九衢风土更何情。

篱边醉傲渊明饮,陇上歌随桀溺耕。

三乐放怀千古重,万钟回首一毫轻。

鹏鹪共适逍遥理,谁复人间问不平。

(0)

送虎丘长老

暂向天台参众真,虎丘风月远随身。

琼台肯便长栖去,无限人间未度人。

(0)

挽何见山·其一

大父平生友,惟公意莫违。

山嵇欣月托,张许竟同归。

光岳留英笑,阳秋见是非。

终天臣子泪,今日重沾衣。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李壁 戎昱 张载 潘岳 薛逢 梁章钜 孙光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