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鸿沟》
《鸿沟》全文
宋 / 苏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置俎均牢彘,峨冠信沐猴。

方矜几上肉,已堕幄中筹。

海岳归三尺,衣冠閟一丘。

路人犹指似,山下是鸿沟。

(0)
翻译
放置祭台上的猪已经准备妥当,戴着高帽子的人就像沐猴而冠。
他们正得意于桌上的美食,却不知已在阴谋算计中败露。
权势如海岳般庞大,瞬间化为乌有,只留下衣冠埋葬在荒丘。
路上行人还在指点,误以为那座山下就是昔日的分界线。
注释
俎: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皿。
牢彘:祭祀用的肥猪。
峨冠:高高的帽子,比喻显赫的地位或虚伪的外表。
几上肉:比喻眼前的利益或诱惑。
幄中筹:帷幄中的计谋,暗指背后的策划。
海岳归三尺:形容权势的巨大变化,三尺,泛指生死、法律。
衣冠閟一丘:衣冠,代指死者;閟,隐藏;一丘,指坟墓,表示死亡。
路人犹指似:路人还指着那处,像是有所指代。
山下是鸿沟:比喻明显的分界线,这里可能暗示历史的断裂或现实的对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自然的生活状态。开篇“置俎均牢彘,峨冠信沐猴”两句,以奇特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山中建造简易住所的情景。“方矜几上肉,已堕幄中筹”则透露出诗人对简单饮食生活的满足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至于“海岳归三尺,衣冠閟一丘”,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自己与世俗隔绝的心境。

最后,“路人犹指似,山下是鸿沟”两句,通过行人的指点和山下的鸿沟,勾勒出一种既超然于世俗又不失关联的生活状态。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与隐居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由自在精神状态的追求。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古代文人山水田园诗风格,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作者介绍

苏敖
朝代:宋

苏敖,字文饶。官大监。事见《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六引《许彦周诗话》。今录诗二首。
猜你喜欢

出京师二首·其二

久知樗散是非才,卅载超迁历寺台。

松柏每期冬雪茂,杏花不逐艳阳开。

数茎白发还禁老,一寸丹心未觉灰。

此日为农归故里,河汾岁晚兴悠哉。

(0)

沅州杂诗十二首·其十

双沼荷风飐画屏,一林梅雨洗幽庭。

日长心绪思家国,地远衷情念鹡鸰。

细草偏从行处绿,好山多在望中青。

身兼吏隐今如此,扰扰尘劳不用争。

(0)

沅州杂诗十二首·其八

大化无边岁月长,几年寒暑历荆阳。

衡巫望处天三尺,湖海流来水一觞。

心地平时为福地,异乡好处似家乡。

乌台一夜芭蕉雨,剩有新凉入画堂。

(0)

五友诗·其三兰

一自移根远谷来,便添清兴满乌台。

羲娥驭日光风转,青女飞霜绝艳开。

每忆瑶琴翻雅调,谩充骚佩慰高怀。

同心托契应非浅,细看流年雨露栽。

(0)

赠别贺侍郎

一别经年梅柳新,相逢沅水意何亲。

柏台英俊推先达,桂籍声名忝后尘。

又捧天书清部伍,几操宪节达阳春。

中朝属望归来早,伫沐龙墀宠渥频。

(0)

长沙四咏·其二

江城卑湿少尘埃,霁景风烟四望开。

水接洞庭从北去,山连衡岳自南来。

悠悠八翼陶侯梦,落落千年贾傅才。

自昔为邦多故老,总留风节使人哀。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李宗谔 宋璟 刘采春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