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房恋夜色,银箭起更筹。
影乱弹棋席,光多教舞楼。
花生应待喜,泪落不关愁。
未上西园月,偏能美夜游。
洞房恋夜色,银箭起更筹。
影乱弹棋席,光多教舞楼。
花生应待喜,泪落不关愁。
未上西园月,偏能美夜游。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宴会上的热闹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宴会中的光影交错、欢声笑语以及情感的微妙变化。首句“洞房恋夜色”点明了时间背景,夜晚的洞房中充满了对夜色的依恋,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银箭起更筹”运用了古代计时工具的形象,暗示时间的流逝,同时也为宴会的开始做了铺垫。
“影乱弹棋席,光多教舞楼”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宴会中的活动场景。弹棋席上,光影交错,参与者们或聚精会神地对弈,或轻盈地跳跃,展现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而“光多教舞楼”则进一步渲染了舞池的热闹景象,灯光璀璨,舞者们在光影中翩翩起舞,整个场景充满活力和欢乐。
“花生应待喜,泪落不关愁”这两句巧妙地将宴会中的两种不同情绪交织在一起。一方面,花生的出现预示着喜庆和分享的气氛;另一方面,即使有人落泪,那也是因为内心的喜悦而非忧愁,体现了宴会中人们情感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最后,“未上西园月,偏能美夜游”以月为喻,表达了对夜晚美好时光的赞美。即便没有登上西园赏月,但在这场宴会上,人们依然感受到了夜晚游赏的乐趣,强调了宴会本身带来的愉悦和满足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雅士在特定场合下追求快乐、享受生活的精神面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
分手半秋矣,金粟又飘香。
对兹云外仙艳,月姊忆瑶光。
不惜兔惊折取,好趁鸾飞寄与,镜助晓来妆。
或用胆瓶供,静倚一枝旁。想君来,东篱下,旧芬芳。
不知近日消息,可有几分黄。
倘许翠衿人到,共把白衣酒酌,小醉正无妨。
我辈不栉士,只合为花忙。
巾帼英雄,擅两世、忠贞威烈。
想当日、锦幢宝幰,灵旂猎猎。
铜鼓声传儋耳峒,银刀影冷骊龙穴。
到而今,奇甸仰鸿慈,留旌节。千载后,钟豪杰。
迎香火,平山贼。大功成告庙,雷轰电掣。
都督非常谁早识,岭南奠定华夷悦。
咄哉今,将帅畏寇雠,空咋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