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凌虚尚有台,琼枝濯濯见新栽。
空明月地羌无偶,险难云峰独后来。
巧笑宜春怜碧玉,层阴和梦落苍苔。
江南一别归心晏,吹倦东风未忍开。
不信凌虚尚有台,琼枝濯濯见新栽。
空明月地羌无偶,险难云峰独后来。
巧笑宜春怜碧玉,层阴和梦落苍苔。
江南一别归心晏,吹倦东风未忍开。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在冬日里的独特风姿与诗人对它的深情赞美。首句“不信凌虚尚有台,琼枝濯濯见新栽”以疑问的口吻引出主题,仿佛在质疑世间是否真的存在这样高洁脱俗的梅树,接着“琼枝濯濯见新栽”则直接描绘了梅花的美丽与新生,琼枝象征着梅花的高贵与纯洁。
“空明月地羌无偶,险难云峰独后来”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梅花的孤独与坚韧,月光下的梅树仿佛是唯一的伴侣,而“险难云峰独后来”则暗示梅花在艰难环境中独自绽放,展现出不屈的精神。接下来“巧笑宜春怜碧玉,层阴和梦落苍苔”两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梅花比作碧玉,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与怜惜之情,同时又借梦境与苍苔的描写,增添了诗的意境美。
最后,“江南一别归心晏,吹倦东风未忍开”两句,诗人以自己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表达了对梅花的不舍与期待,即使春风已至,却仍不愿开放,似乎在等待某个特定的时刻,或是某种情感的触发。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梅花的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物我交融的艺术魅力。
白水山人癯如鹤,神姿虽妙形何弱。
拂笺词翰势若流,对客清吟复能谑。
最工图画懒莫比,十日不能成一水。
姓氏而今作古人,诸公往往争遗纸。
梁君好事晚得兹,秋山一叠当茅茨。
使我枕簟坐其下,当暑忽有清风来。
石高气骄苔藓黑,疏林索莫生寒色。
心魂密与空谷幽,耳目顿觉群峰逼。
为谁画此空嶙峋,外无题识中无人。
幸离俗手免毁裂,得入君家如有神。
即今大暑方如焚,安得此图化为真。
清溪一曲无纤尘,与君高戴华阳巾。
南人谁不颂芃苗,百里行春路未遥。
雁翅城开云尚渍,虎头山出雨初消。
元戎小队移轻舸,大海微风入短箫。
天为吾曹晴一日,江花林月好相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