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色凛空庭,披衣独绕行。
取从山顶崄,栽得道心生。
未弱幽泉韵,焉论别木声。
霜天残月在,转影入池清。
翠色凛空庭,披衣独绕行。
取从山顶崄,栽得道心生。
未弱幽泉韵,焉论别木声。
霜天残月在,转影入池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栽种松树的静谧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坚韧。
“翠色凛空庭”一句,以“翠色”形容松树的颜色,既表现了松树郁郁葱葱,又透露出一丝寒冷之感。"披衣独绕行"则是诗人在这片翠绿中漫步,无拘无束,显得异常孤独和自在。
“取从山顶崄”与“栽得道心生”两句,诗人选择了高处的松树,似乎是在追求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未弱幽泉韵"一句,通过对比,强调了松树生命力之强,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焉论别木声”则是诗人在暗示,即使是其他树木的声响,也无法与松树相提并论。"霜天残月在"一句,通过对夜晚寒冷天气和月亮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寂肃穆的氛围。
最后,“转影入池清”一句,则是诗人观察到松树的倒影投射到了清澈的水面上,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一种赞叹,也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寄托,表现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态度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栽培松树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坚定,以及他对于生命力量和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
兔走乌飞,暗移时节。入夏早三旬,衲僧彻未彻。
休寻向上关,莫问西来诀。
健则松径閒行,困则堂中便歇。
恩光一道皎然,旷劫未尝生灭。
无物可并雌黄,教我云何剖说。
回头踏著自家乡,始信秤锤浑是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