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丧秋毫久已冥,不须闻此气峥嵘。
何妨却伴参寥子,无数新诗咳唾成。
得丧秋毫久已冥,不须闻此气峥嵘。
何妨却伴参寥子,无数新诗咳唾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题目为《次韵参寥师寄秦太虚三绝句·其三》。诗人以轻松的口吻表达对朋友秦太虚落第的心情。"得丧秋毫久已冥",意指对于世俗的得失荣辱已经看得很淡,心境如秋天毫毛般细微的变化都难以察觉。"不须闻此气峥嵘",进一步强调无需为一时的挫折而感到气概非凡或沮丧,暗示诗人认为这种心态更为成熟和超脱。
"何妨却伴参寥子",参寥子是诗人的朋友,诗人建议秦太虚不妨像参寥子那样,以豁达的态度面对失意,与好友相伴,共度时光。"无数新诗咳唾成",则以夸张的手法形容友情的交流中,他们可以随意地吟咏诗歌,将失意化作创作的动力,展现出诗人对友情的深厚和对文学创作的热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苏轼对人生得失的淡然态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鼓励,具有积极的人生哲理和艺术感染力。
此去横经涉远途,三江烟雨晚潮初。
颛孙岂是贪求禄,郑老从来爱读书。
驻马晓吟曹庙桧,倚船时看舜乡鱼。
顾予挟册曾游此,故旧相逢为起居。
下马东山路。恍临风、周情孔思,悠然千古。
寂寞东家丘何在,缥缈危亭小鲁。
试重上、岩岩高处。
更忆公归西悲日,正濛濛、陌上多零雨。
嗟费却,几章句。谢安雅志还成趣。
记风流、中年怀抱,长携歌舞。
政尔良难君臣事,晚听秦筝声苦。
快满眼、松篁千亩。
把似渠垂功名泪,算何如、且作溪山主。
双白鸟,又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