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天台山中偶题》
《天台山中偶题》全文
宋 / 释祖可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伛步入萝径,绵延趣最深。

僧居不知处,彷佛清磬音。

石梁邀屡度,始见青松林。

谷口未斜日,数峰生夕阴。

凄风薄乔木,万窍作龙吟。

摩挲绿苔石,书此慰幽寻。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入天台山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禅意的融合。首句“伛步入萝径,绵延趣最深”以形象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沿着藤蔓覆盖的小径前行,探索未知的旅程,隐含着对自然深处奥秘的向往。接着,“僧居不知处,彷佛清磬音”则通过想象中的寺庙和清脆的钟声,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暗示了与世隔绝的修行之地。

“石梁邀屡度,始见青松林”描述了越过石桥多次后,终于见到一片苍翠的松树林,这一转折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也象征着经过艰难跋涉后的收获与喜悦。随后,“谷口未斜日,数峰生夕阴”描绘了傍晚时分,山谷出口处夕阳未落,远处几座山峰已笼罩在夜幕初降的阴影之中,营造了一种时间流逝、自然更迭的意境。

“凄风薄乔木,万窍作龙吟”一句通过描写微风吹拂高大树木的声音,仿佛千百个洞穴同时发出龙的吟唱,进一步渲染了山林间的静谧与神秘。最后,“摩挲绿苔石,书此慰幽寻”表达了诗人触摸着长满绿苔的石头,写下这些文字来慰藉自己内心对自然的探寻与感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精神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天台山中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充满了哲理意味和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

释祖可
朝代:宋

释祖可,字正平,俗名苏序,丹阳(今属江苏)人。庠弟。少以病癞,人目为癞可。自为僧,居庐山之下。工诗,诗入江西诗派(《江西诗社宗派图录》)。有《东溪集》,已佚。《京口耆旧传》卷四、《嘉定镇江志》卷二○、《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今录诗二十八首。
猜你喜欢

将至信州二首·其二

溪日照人明,溪风著鬓清。

一生长是客,半日讵留程。

绿水浮梁贴,青林古塔擎。

虽然异乡国,聊尔寄归情。

(0)

叙浦簿吕公用沅陵韵见贻次韵

一经蚤已愧家传,三尺犹思绝并缘。

位下故知难及物,业荒空复度流年。

要求庙令作归计,未必上公能记怜。

多谢为僚不相弃,连朝枉赠有诗篇。

(0)

咏书斋梅

忆昨看梅恨不早,而今顾索晚方开。

朝来已作二月暖,花事应怜老境催。

防护可加人漫巧,飘零未免句空哀。

夜深耿耿欲忘寐,明日更忧风雨来。

(0)

和折子明丈闲居杂兴十首·其三

赏识元非易,登临政尔难。

要须穷应接,宁可肆讥弹。

胜践千年近,高风六月寒。

由来炯水玉,固愈耀朱丹。

(0)

进之雪中见过明日归湘潭再用前韵二首·其一

诗材满眼不能收,忽报君来为举头。

寸铁不持难白战,污渠何敢映清沟。

飞飞望绝千山鸟,浩浩心驰万里鸥。

市远家贫乏供给,愧烦终日肯淹留。

(0)

以孟夏唱酬陈子高诗寄季承并借穷愁志及其兄兴化集四首·其四

著论端能拟过秦,苦吟长学跨驴人。

十年不调非求异,三径为资本作贫。

回首浮梁屡还往,断魂宿草几陈新。

藏家有集曾三复,借我流传莫谩珍。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戴梓 华镇 杨荣 费墨娟 仇远 李云龙 释慧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