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不许相为避,志士元知在天地。
十月养成子母分,贤者何曾更运气。
乾坤不许相为避,志士元知在天地。
十月养成子母分,贤者何曾更运气。
这首诗《金液还丹歌(其十二)》由元阳子在唐代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哲理与道家思想。
首句“乾坤不许相为避”,乾坤代表天地宇宙,此句意指天地间的一切事物都无法逃避自然法则的制约,强调了宇宙万物的不可分割性和相互依存性。
“志士元知在天地”则进一步阐述了有志之士对于宇宙规律的理解和顺应,表明真正的智者能够洞察并接受自然法则,而不是试图逃避或违背它。
“十月养成子母分,贤者何曾更运气”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人生比作十月孕育的过程,暗示人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内在的修炼。同时,“子母分”也象征着生命的分化与繁衍,而“贤者何曾更运气”则强调了贤者的命运并非完全由外在因素决定,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修为来影响和改变。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探讨了人与自然、个体与宇宙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修为与命运的关系,体现了道家哲学中顺应自然、内求自省的思想精髓。
雕阑露掩银河杳,漠漠巫云隔重峤。
回身背烛拥孤帏,怨雁哀虫夜相吊。
花落寒淮水乱流,越罗衫薄不胜秋。
宝枕香残玉钗折,梦魂先向九京游。
尚书高冢杳何许,闻道白杨堪作柱。
欲将瑶瑟奏孤鸾,有怨难通洛阳土。
妾自有心难具陈,绿珠非爱坠楼身。
牡丹春后看何似,多谢题诗白舍人。
忽忽去故园,遥遥适楚甸。
夕汎尽沿洄,朝浮惊陵乱。
岂不惮脩阻,言子在山县。
弭棹向吴越,登台望庐巘。
苍茫空翠掩,浩渺云涛限。
无由辰芳讯,何况觌颜面。
与子为兄弟,兰心金可断。
一从羽翼乖,屡经流序换。
子多乡土梦,我怀歧路叹。
素衣定自化,玄发宁无变。
昨暝异前夕,明曙非今旦。
感彼归来歌,遥怜鸟飞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