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僧中不为僧,比君知道仅谁能。
无家寄泊南安县,六月门前也似冰。
百万僧中不为僧,比君知道仅谁能。
无家寄泊南安县,六月门前也似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徐夤所作,名为《依韵赠南安方处士五首(其三)》。从诗的内容来看,徐夤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表达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身份和心境,以及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百万僧中不为僧,比君知道仅谁能。" 这两句诗用鲜明的对比,揭示了诗人在众多僧侣之中,其内心世界却与他们迥异,这种独特的心境只有与诗人有深交的朋友才能理解。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性,也映射出他对友情的珍视和认同。
"无家寄泊南安县,六月门前也似冰。"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孤独漂泊的生活状态,诗人在南安县没有固定的居所,只能暂时栖息。即便是在炎热的六月,门前的感觉却如同寒冰一般,这既可能是对外界冷酷无情的一种隐喻,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凛冽。
整首诗通过这些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将诗人的独特经历和深层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马人牧马无多寡,直视群马如一马。
不施鞍辔不络头,纵亦能纵收能收。
五色迷离乱日影,猛气雄姿思一逞。
乱山杂沓寒云重,马借云势如游龙。
前马骄嘶后马应,有如刁斗严军令。
黄金台颓骏骨枯,风尘满眼皆庸奴。
回首关门几千里,手持剪刀剪鬃尾。
秋风顾盼却自怜,未识驰驱为谁死。
曲径寻花,幽亭问柳,闲鸥有约荷丛。
倏暝金乌,苇芦声战天风。
阿香倒演银河水,杂云鬟、佩响要东。
把鸳鸯、残梦前溪,唤醒惺忪。
波纹画槛红桩倚,看青钱万叠,玉喷珠融。
分晕芭蕉,凉痕绿上梧桐。
牡丹艳和琼箫咽,爱清声、净洗尘胸。
待宵来、月上银钩,归路烟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