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吹断字沙草黄,奇寒栗栗吹连樯。
蓑翁晚归绝空阔,雨花零乱春茫茫。
白天四垂楚山老,薄暮琼瑶失洲岛。
燎衣闭户且醉眠,谁肯扁舟访安道。
雁吹断字沙草黄,奇寒栗栗吹连樯。
蓑翁晚归绝空阔,雨花零乱春茫茫。
白天四垂楚山老,薄暮琼瑶失洲岛。
燎衣闭户且醉眠,谁肯扁舟访安道。
这首诗描绘了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寒冷而静谧的冬日江景图。
首先,“雁吹断字沙草黄”,描绘了一群大雁在寒冷的空气中飞行,它们的叫声在辽阔的草原上回荡,仿佛在诉说着冬天的故事。这里的“断字”形象地表现了雁群飞行时的队形被风力所打断,形成一种动态的画面感。
接着,“奇寒栗栗吹连樯”,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寒冷,风吹过船帆,发出阵阵声响,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股寒气所笼罩。这里通过“连樯”(连接着的船帆)的描写,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蓑翁晚归绝空阔,雨花零乱春茫茫。”描述了一个穿着蓑衣的老渔翁在傍晚时分归来,他独自一人在广阔的江面上显得格外孤独。此时,天空中飘落的不是雪花,而是“雨花”,这在春天的背景下显得有些不协调,但又增添了几分诗意。这种反季节的描写,给读者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白天四垂楚山老,薄暮琼瑶失洲岛。”描述了白天时分,楚山(泛指南方的山脉)在四面环绕下显得古老而沉寂;到了傍晚,原本清晰可见的洲岛在雪花的覆盖下变得模糊不清,仿佛琼瑶(美玉)失去了原有的光彩。这样的描写,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之美,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最后,“燎衣闭户且醉眠,谁肯扁舟访安道。”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与世隔绝、远离尘嚣的隐逸生活的追求。在这寒冷的夜晚,诗人选择燎衣(烤火取暖)、闭门独处,甚至在醉眠中寻求内心的平静。同时,也暗含了对能够理解并欣赏这份宁静之美的知音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退之序郴阳,水驶山不平。
中州清淑气,至此郁以停。
封川在炎方,更过郴几程。
不瘴已甚幸,谓凉兹岂情。
山穷人尽瘦,草茂虎公行。
浓云从地起,地气还相蒸。
霔雨洞洗之,十日不知清。
闭门坐小室,欹尊视馀倾。
见酒暂欢喜,孤吟步中庭。
炎燠亦何有,感恩泪纵横。
扁舟绝惊涛,芒履陟修岭。
跻攀虽小劳,窈窕岂人境。
巨石开双关,有道细如绠。
其中渐宽虚,阔步随所逞。
古木垂嘉阴,一覆馀里顷。
寂寂艳出花,沈沈晦龙井。
时有飞泉落,喷薄珠玉冷。
毛骨皆清凉,反顾发深省。
麋鹿闻人声,骇去山之顶。
春禽正对弄,决起不留影。
岂知道上翁,甚爱幽独景。
如何蒙鄙外,一笑不相领。
负负出前山,迟疑梦初醒。
檐风动修竹,终夜玉相戛。
晓望山头松,孤瘦冻欲折。
欣然发茅亭,准拟看飞雪。
待之既逾时,脚硬冷如铁。
青山全不老,暮雨空凄绝。
岂非地气偏,湿浊旧不泄。
剪水下云来,祗向虚空歇。
今年腊中寒,万口称凛冽。
此是雪先声,荡洗岭南热。
蜒叟且莫惊,造化无差别。
会须烟瘴林,都有琪花结。
草色润如酥,看取焦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