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一片谁能画,不着云烟态自殊。
漠漠平田新雨后,悠悠芳草夕阳馀。
水光低映浓如染,天影遥连淡欲无。
可恨风尘栖易混,石桥人断竹萧疏。
苍茫一片谁能画,不着云烟态自殊。
漠漠平田新雨后,悠悠芳草夕阳馀。
水光低映浓如染,天影遥连淡欲无。
可恨风尘栖易混,石桥人断竹萧疏。
这首宋代诗人林东屿的《野色》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田野景色。首句"苍茫一片谁能画"以疑问开篇,暗示了大自然的壮丽与难以捕捉,引人遐想。"不着云烟态自殊"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自然景象的独特韵味,即使没有刻意渲染,其美依然独特。
接下来的两句"漠漠平田新雨后,悠悠芳草夕阳馀"具体描绘了雨后的田野,湿润的土地和在夕阳余晖下摇曳的青草,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水光低映浓如染,天影遥连淡欲无"通过水光与天空的对比,展现出光影的层次感,水色深沉如墨,天色则淡雅悠远,形成鲜明的视觉效果。
尾联"可恨风尘栖易混,石桥人断竹萧疏"表达了诗人对纷扰世事的感慨,感叹在这样的宁静中,人们容易迷失自我,只有那孤独的石桥和稀疏的竹影,似乎还在提醒着生活的真谛。整首诗以景寓情,借野色抒发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与超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