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岸平漪绕画台,沙鸥帆影拍空来。
烟中木叶经秋尽,雨后天容向夕开。
苕水钓徒空隐迹,松陵遗社半清才。
溪山如此逢良友,那不情深泥酒杯?
四岸平漪绕画台,沙鸥帆影拍空来。
烟中木叶经秋尽,雨后天容向夕开。
苕水钓徒空隐迹,松陵遗社半清才。
溪山如此逢良友,那不情深泥酒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江南水乡画卷。首联“四岸平漪绕画台,沙鸥帆影拍空来”,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湖面的平静与动态之美,平漪环绕着画台,沙鸥与帆影在空中翩翩起舞,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
颔联“烟中木叶经秋尽,雨后天容向夕开”,通过季节的变化,表现了自然景色的更迭。秋尽时分,树木在烟雾中显得更加苍翠,雨后的天空在傍晚时分逐渐开朗,色彩斑斓,呈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
颈联“苕水钓徒空隐迹,松陵遗社半清才”,将目光转向历史与人文,暗示了苕水边曾经有过隐士垂钓的痕迹,而松陵的遗社则透露出文人雅士的清高与才华。这里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当下环境的感慨。
尾联“溪山如此逢良友,那不情深泥酒杯?”则是诗人情感的直接流露。在这样的美景面前,遇见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自然会产生深厚的情感,以至于不惜沉醉于酒中,享受这份难得的相聚时光。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融入了对历史、文化以及友情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美学的独特感悟。
登寺寻盘道,人烟远更微。
石窗秋见海,山霭暮侵衣。
众木随僧老,高泉尽日飞。
谁能厌轩冕,来此便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