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史三十一首·其二十七》
《咏史三十一首·其二十七》全文
清 / 黄毓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贞观二年诏,谋反岂独为。

何患事不发,告密亦有宜。

自今奴告主,勿受仍斩之。

君臣逃两然,可以此理推。

笑杀不义侯,受封建武时。

(0)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清朝诗人黄毓祺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与批判。通过引用贞观二年的诏令,诗人探讨了谋反行为与告密制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君臣之间权力与忠诚的微妙平衡。

首句“贞观二年诏,谋反岂独为”,开篇即点明历史背景,引出对古代法律与道德观念的讨论。接着,“何患事不发,告密亦有宜”表达了对告密现象的复杂看法,既肯定了告密在揭露不法行为上的作用,也暗示了其潜在的负面效应。

“自今奴告主,勿受仍斩之”一句,体现了诗人对于维护君臣秩序和尊严的坚持,强调了对告密者的严厉惩罚,以此来警示那些企图利用告密手段破坏秩序的人。

“君臣逃两然,可以此理推”则进一步阐述了君臣关系中的信任与责任,指出在这种关系中,双方都应保持警惕,避免被不正当的告密所影响。

最后,“笑杀不义侯,受封建武时”以讽刺的口吻,批评了那些在封建时代享受特权却行不义之事的贵族,表达了对公正与道德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黄毓祺对于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也反映了他对社会正义、道德伦理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诗人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秩序的追求与反思。

作者介绍

黄毓祺
朝代:清

字介子,天启元年恩贡,性孝友,慷慨负奇气,于学无所不窥,忧时感事发于诗。与弟毓礽知名于里。乙酉之变,投笔勇赴,城破卒于狱中,年六十一岁,邑志忠义传,著有古杏堂集、大愚老人集。
猜你喜欢

减字木兰花·其一

大江北去。未到沧溟终不住。淮水东流。

日夜朝宗亦未休。香炉烟袅。浓淡卷舒终不老。

寸碧千钟。人醉华胥月色中。

(0)

北风

田园移主只丘坟,他邑浮家每断魂。

又向邻州为客久,北风终夜梦柴门。

(0)

仙居县署岩老亭

手持养性书,此地学耕渔。

身似龙蛇蛰,情忘木石居。

地迷成远复,政静得中虚。

何必求深隐,幽蒙即所庐。

(0)

和如晦二首·其一

俱为泽国朱轓守,同是冰厅白首郎。

且喜朝廷忧外寄,故从书府辍班扬。

(0)

平元曲寄二弟植与格

虎头将军眼如电,领兵夜渡龙舟堰。

良人腰悬大羽箭,广西略地崖西战。

三年消息无鸿便,咫尺凭谁寄春怨。

日长花柳暗庭院,斜倚妆楼倦针线。

心怀良人几时见,忽睹二郎来我面。

植兮再吸倾六罐,格也一弹落双燕。

何不将我张郎西,协义维舟同虎闱。

无术平寇报明主,恨身不是奇男子。

倘妾当年未嫁夫,愿学明妃和西虏。

元人未知肯我许,我能管瑟又能舞。

二弟慨然舍我去,日睹江头泪如雨。

几回闻鸡几欲死,未审良人能再睹。

(0)

游霍童·其一

洞寻黄鹤白鹤,峰过大童小童。

杖底泉声滴沥,水边树色空濛。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仇靖 彭端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