骢马拂绣裳,按兵辽水阳。
西分雁门骑,北逐楼烦王。
闻道五军集,相邀百战场。
风沙暗天起,虏骑森已行。
儒服揖诸将,雄谋吞大荒。
金门来见谒,朱绂生辉光。
数年侍御史,稍迁尚书郎。
人生志气立,所贵功业昌。
何必守章句,终年事铅黄。
同时献赋客,尚在东陵傍。
骢马拂绣裳,按兵辽水阳。
西分雁门骑,北逐楼烦王。
闻道五军集,相邀百战场。
风沙暗天起,虏骑森已行。
儒服揖诸将,雄谋吞大荒。
金门来见谒,朱绂生辉光。
数年侍御史,稍迁尚书郎。
人生志气立,所贵功业昌。
何必守章句,终年事铅黄。
同时献赋客,尚在东陵傍。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的英勇形象和壮丽事迹,语言雄浑,意境辽阔。从“骢马拂绣裳,按兵辽水阳”开始,诗人就设定了一个边塞战场的宏大画面,其中“骢马”指的是强健的战马,“绣裳”象征着军旗或将士的装束,“按兵辽水阳”则展示了将领镇守边疆的情景。紧接着,“西分雁门骑,北逐楼烦王”描述了大军西征、北伐的壮观场面,其中“雁门”、“楼烦”都是古代边塞地区的名称,体现出战事的频繁和广泛。
在“闻道五军集,相邀百战场”一句中,“五军”可能指的是不同部队或军团的集合,而“百战场”则显示了将士们经历过无数次的战斗。诗人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塑造了一位经验丰富、勇猛善战的将领形象,也展现了边疆战争的激烈和频繁。
接下来的“风沙暗天起,虏骑森已行”更是直接描绘了战场上的紧张气氛,“风沙”、“暗天”营造出一种动荡不安的环境,而“虏骑森已行”则意味着敌军已经逼近,战争即将爆发。
在诗的后半部分,“儒服揖诸将,雄谋吞大荒”一句中,“儒服”可能指的是文官或有文化素养的人物,而“揖诸将”则是对其他将领的敬礼之意。这里强调了主角色的智谋和胸襟,同时也突出了其在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随后的“金门来见谒,朱绂生辉光”一句,通过对宫廷内务官员“金门”的描写以及“朱绂”(即红色织物)和“辉光”的使用,暗示了主角色的升迁和荣誉。紧接着的“数年侍御史,稍迁尚书郎”则直接点明了其官职的提升,从一个较低级别的官员到达更高的地位。
最后,“人生志气立,所贵功业昌。何必守章句,终年事铅黄。”这两句则是对主角色人生的总结和哲理思考,其中“人生志气立”表明了其坚定的意志和抱负,而“所贵功业昌”则强调了对功绩和成就的重视。最后,“何必守章句,终年事铅黄”一句则是在提倡一种超越常规、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一个将领的英雄事迹,也反映出诗人对个人抱负和成就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传统束缚的一种超越。同时,通过对边疆战争场面的细腻描绘,诗人展现了一种时代背景下的壮阔画卷。
眉山汉嘉东西州,估船日日到津头。
不得讲书一行字,倚遍临江百尺楼。
黄钟大吕忽复见,绣段英瑶何足酬。
愿约青神王夫子,来醉万景作中秋。
喔喔江村鸡,迢迢县门漏。
河汉纵复横,繁星明如昼。
爱凉趣上马,未晓阅两堠。
高林起宿鸟,绝涧落惊狖。
寺楼插苍烟,沙泉泻幽窦。
我行忽万里,坐叹关河溜。
官如广文冷,面作拾遗瘦。
今年盍归哉,勿落春雁后。
南望武昌山,北望齐安城。
楚江万顷绿,著我画舫横。
云帆不须挂,鼍鼓不须鸣。
淡然隐曲几,山水相逢迎。
疏雨漏薄日,非阴亦非晴。
晚泊巴河市,小陌闻屐声。
紫髯刑马地,一怒江汉清。
中原今何如,感我白发生。
山光渐淡川气昏,急雨乱打荷叶喧。
小舟横掠湖边村,人家收网半闭门。
吾庐未见见堤树,舟人指点孤灯处。
蒲丛姑恶最可哀,冲雨飞鸣背人去。
昔我变姓名,钓鱼散花洲。
有船不用楫,江急听自流。
即今客锦城,醉过百花楼。
天风吹笋舆,快若凌空游。
月露浩无际,指点隘九州。
君看尘土中,颇有此乐不。
题诗碧玉简,飞仙相答酬。
酒醒堕何处,楼台海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