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后割肉诗为汪孝妇作》
《后割肉诗为汪孝妇作》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古风

新妇前割肉,割肉为翁痡。

翁苦膈食人,腹中粒米无。

门前十万寇,杀人肝脑涂。

无从乞针药,鬼伯方呜呜。

救死何所有,所有惟肌肤。

翁命系新妇,气绝只须臾。

抽刀向左臂,虽羸犹膏腴。

一脔大逾寸,重可二十铢。

非方亦非圆,圭璧良不殊。

血裹若绛雪,猩猩红不如。

聂切作和羹,翁食能无馀。

胸膈忽荡开,病瘳不待晡。

贼众闻却走,毋犯孝妇闾。

邻里竞来视,各请翁所需。

馈食悉精美,餍饫翁不臞。

夫时在邗沟,亲友皆来趋。

夫名以妇知,称妇因称夫。

不知夫视妇,芬芳长与俱。

无何先朝露,夫溘归黄垆。

讣闻不欲生,欲殉忧诸孤。

呱呱尚可弃,堂上有舅姑。

舅姑岂盘石,身衰同秋蒲。

匍匐灵柩前,奠馔无蒸雏。

抽刀再割肉,右臂白如瓠。

左臂创末平,刀口成痈疽。

疗翁未死前,割肉犹不辜。

夫既已奄逝,割肉何所图。

肉岂惊精丸,刀圭魂昭苏。

三日苟不生,神即幽酆都。

割之等泥土,祗自戕罗敷。

念己活君舅,天理庶不诬。

为夫惜一脔,恩义何次且。

报生复报死,所捐非全躯。

腥臊不足食,差胜充庖厨。

皇天令不死,五十犹勤劬。

二男已成立,干禄知读书。

母肉尚馀几,一身半菀枯。

在母如鸿毛,宁如惨自屠。

在舅如泰山,返魂因彼姝。

在夫即牲牷,肥腯逾羊酥。

吁嗟夫在外,不得亲口珠。

尊章与藁砧,骨肉何亲疏。

九泉歆此羹,味淡同瓜菹。

十年不同食,所嗜忘其初。

忍死更几时,同穴宁踟蹰。

为寿讵忍言,儿女徒欢娱。

未忘至百岁,蜉蝣归其居。

(0)
鉴赏

这首诗《后割肉诗为汪孝妇作》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描绘了一位孝妇为了救治年迈的父亲,不惜割下自己的肉以供父亲食用,最终治愈了父亲的疾病。诗中充满了对孝妇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孝道的重视。

诗中的情节感人至深,孝妇的行动体现了“割肉奉亲”的传统美德,展现了她对父亲深切的爱与关怀。在古代社会,这样的行为被认为是极高的道德典范,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孝心,也反映了家庭和社会对于孝道的推崇。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屈大均对孝妇行为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传统美德的颂扬。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人性光辉的赞美,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在现代社会,这首诗仍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提醒人们珍惜亲情,弘扬孝道,传递爱与关怀。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题钮高明玉樵行乐图二首·其二

家于笠泽接香溪,何地堪樵亦偶题。

一令山城最深处,西樵七十二峰西。

(0)

送李检讨伯猷二首·其二

都门遥奉白头归,四叶承欢世所希。

诗礼庭前时独对,鹡鸰原上更双飞。

年来多黍香醪美,秋在澄溪鲙鲤肥。

供膳有人行自得,报恩唯补衮龙衣。

(0)

送王令诒赴都补官

老不出门行蹩躠,只是年年送人别。

白髭一别几茎生,老笔难工反成拙。

犹记去年春酒开,君驰驷马从西来。

四方朋好日高会,玉笙银管宵中催。

是时君有潘州役,所至葱葱若遗迹。

今年相送入罗浮,已谢为邦作嘉客。

丰鳄湖边山绕城,著书仍是旧经生。

封章却自天曹下,车马还从帝里行。

珠江八月炎威解,数幅蒲帆向风挂。

路迥唯凭叶县凫,舟轻欲笑坳堂芥。

往时朋旧各分飞,赋别江头老布衣。

虽乏骊珠佐行色,犹当洗耳待金徽。

(0)

送卢卜子之官延平

溪山雄丽绝闽天,记得曾游四十年。

万户水声分涧竹,一方城影落江船。

参军自昔多闲日,趋府今时得大贤。

知子此行将有合,剑津只在郡门前。

(0)

送袁密山归平乐三首·其三

桂江山水极雕锼,奇峭参天带急流。

便欲束装从此去,唱酬三月共扁舟。

(0)

送林桐叔归石岳

岳势雄诸郡,奇踪閟二樵。

瀑从天属地,潭跨石为桥。

俗朴无今古,厓高失暮朝。

拟同吾子去,深处托鹪鹩。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