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灯传七祖,杖锡为诸侯。
来去云无意,东西水自流。
青山春满目,白日夜随舟。
知到梁园下,苍生赖此游。
燃灯传七祖,杖锡为诸侯。
来去云无意,东西水自流。
青山春满目,白日夜随舟。
知到梁园下,苍生赖此游。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名为《送勤照和尚往睢阳赴太守请》。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惜别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
"燃灯传七祖,杖锡为诸侯" 这两句诗开篇即以禅宗的历史脉络作为背景,提到佛法的传承和高僧们的修行态度。"燃灯"指的是古代禅师在夜晚用灯光照明,以示心灵的觉悟;"七祖"则是指禅宗由印度传至中国,再传承至第七代祖师弘忍的历程;"杖锡"象征着僧人的清贫和修行生活,而"为诸侯"则可能隐喻僧人以德服人,虽不在世俗官位,却有更高的精神地位。
接下来的两句"来去云无意,东西水自流" 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禅理的体悟。"来去云无意"形象地描绘出云来云往,没有固定的方向或目的,这正如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不可强求;"东西水自流"则是说江河东流西去,也是顺其自然,不受外界干扰。这些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顺应天命、放下执着的心境。
再看"青山春满目,白日夜随舟" 这两句,通过对景色的描写和时间的流逝,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青山春满目"表达了诗人面对美丽自然景观时的心情,是一种视觉上的满足;而"白日夜随舟"则是说,即使是在白昼,也愿意随着小舟漂泊,享受旅途中的宁静与自由。
最后两句"知到梁园下,苍生赖此游" 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送别之情和对自然的依恋。"知到梁园下"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理位置,是朋友要去的地方;而"苍生赖此游"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土地的留恋之情,希望自己也能在这里自由自在地漫步。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和禅宗修行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切不舍。
咄咄汪生,少年行乐,三好兼全。
只饮酒离骚,便称名士,吹箫弄玉,定作神仙。
椽烛隃麋,远山丽竖,小宋风流剧可怜。
谁消受,疑梦游蓬岛,醉享钧天。画图到处流传。
得饱看红妆也有缘。
但酒癖书淫,恐妨万事,歌残舞散,难驻千年。
仆病停沽,吾衰畏解,文籍先生高枕眠。
君休矣,是有虽可喜,无亦欣然。
吾家老圃东篱下,曾将野菜修谱。
但知春韭与秋菘,食荠肠还苦。今领略、长安杂俎。
黄芽一把和盐煮。
觉入口甘香,似燕赵、佳人风致,冷淡如许。
君看辇上华筵,金齑玉脍,谁向此君下箸。
偏生我辈一条冰,堪作冰壶侣。任嚼出、宫商徵羽。
只愁面色平分取。
却回思、故乡味,千里莼羹,惟吾与汝。
辽西重地,东临碣石,朔风塞马萧萧。
台上呼鹰,碛中走狗,千人弓箭横腰。牙纛抗招摇。
看雕翎落处,雨血风毛。
日暮山空,寒乌饥兔正悲号。将军坐地分曹。
有健儿行炙,美女弹槽。
再打一围,扬鞭归去,戍楼画角声高。何似霍嫖姚。
笑当年猿臂,射石空劳。
顾语参军,醉中磨盾好挥毫。
天涯初度,雨新晴、过岭寒消花放。
孤客牙门开晓角,欲说离愁谁问。
海峤樽罍,蛮儿歌舞,良夜同人饷。
多情子野,百端齐到心上。
独幸岘首碑存,楼船战罢,依旧繁华相。
共道先人今有后,父老车前相望。
好友鸿篇,词场彩笔,竞奏阳春唱。
深惭衰鬓,斗筲每自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