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许籀庵茂才心清闻妙香图看子》
《题许籀庵茂才心清闻妙香图看子》全文
清 / 叶长龄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清心发微妙,如戒香染薰。

云何耳根事,乃以鼻观闻。

是谁斫其垩,得毋挥郢斤。

岂其耳尘净,鼻尘乃纷纷。

若云香在炉,闻起香何焚。

若云香在鼻,闻减香何熏。

是亦非鼻尘,心乃闻之君。

心清生定慧,定慧生芳芬。

是闻非闻间,何境不氤氲。

泥闻间转碍,香因已离分。

拈花破颜笑,为君證迦文。

(0)
鉴赏

此诗《题许籀庵茂才心清闻妙香图看子》由清代诗人叶长龄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内心清净之人能闻到微妙香气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心灵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首句“清心发微妙”,开篇即点明主题,强调内心的纯净能引发出微妙的感受。接着,“如戒香染薰”一句,将内心的清净比作戒律之香的熏陶,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纯净对人精神的正面影响。

“云何耳根事,乃以鼻观闻”则提出疑问,耳与鼻作为感官,为何能相互感知?这引出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暗示了心灵与外界的微妙联系。

“是谁斫其垩,得毋挥郢斤”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探讨了心灵如何被塑造和净化的过程,同时也提出了对技艺与道德修养的思考。

接下来,“岂其耳尘净,鼻尘乃纷纷”对比了内外世界的纯净与杂乱,进一步阐述了心灵净化的重要性。

“若云香在炉,闻起香何焚。若云香在鼻,闻减香何熏”通过假设的方式,探讨了香气与感知的关系,暗示了内心状态对感知的影响。

“是亦非鼻尘,心乃闻之君”指出真正的感知并非单纯依赖于感官,而是由心灵主导的。

“心清生定慧,定慧生芳芬”总结了内心的清净能带来内心的平静与智慧,进而产生美好的情感体验。

最后,“是闻非闻间,何境不氤氲”表达了在感知与非感知之间,任何环境都能充满和谐与美好。

“泥闻间转碍,香因已离分”则指出在感知的过程中,障碍与分离是暂时的,真正的连接在于内心的纯净与外界的和谐。

“拈花破颜笑,为君證迦文”以生动的比喻结束全诗,通过“拈花微笑”的故事,表达了对内心的喜悦与智慧的追求,以及对读者的祝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心灵净化与和谐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叶长龄
朝代:清

猜你喜欢

九日山居

万事惊心两鬓非,先秋人与雁南归。

閒看草际锄黄独,静倚松阴住翠微。

身老玉关愁击柝,时危金殿望垂衣。

更堪潦倒逢佳节,樽酒篱花赏暂违。

(0)

自濛?趋南华寺

为爱曹溪胜,邮亭晚泊船。

行随僧锡入,坐想佛衣传。

树色深围寺,山腰细引泉。

眺游情不厌,翻欲息尘缘。

(0)

怀梁白楼

依微云树渺江滨,忆尔梁鸿独隐沦。

放浪烟霞双短鬓,徜徉天地一閒身。

即看兰萼先春发,更有梅花照眼新。

白社风流词客在,那能不共醉芳辰。

(0)

赠毛应奎秀才

为爱青云客,丰标俨列仙。

过从怜逆旅,谈笑喜忘年。

下榻情偏剧,居囊事可传。

来秋秣陵地,看尔奋孤骞。

(0)

允传丛兰馆燕集

兰馆依蓬岛,萧然远俗喧。

幽居疑蒋径,长啸失苏门。

意气频看剑,遭逢暂倒尊。

祇怜江上路,怅别欲消魂。

(0)

登吴城望湖亭

孤亭俯江壖,弥望莽无际。

秀色揽匡庐,澄光挹彭蠡。

振衣展遐瞩,凉籁秋林起。

怅此白日光,暗逐沧波驶。

长啸复登舟,击楫中流逝。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李渔 李杰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王同祖 费宏 萧统 朱瞻基 黄清老 李齐贤 王微 王贞白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