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下虚亭瞰远空,高凌楼阁近琳宫。
檐凝岚气涵晴旭,帘捲溪声度晚风。
林外鸟啼春树绿,吟边人倚夕阳红。
千山万壑环村郭,都在凭阑一望中。
城下虚亭瞰远空,高凌楼阁近琳宫。
檐凝岚气涵晴旭,帘捲溪声度晚风。
林外鸟啼春树绿,吟边人倚夕阳红。
千山万壑环村郭,都在凭阑一望中。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宁静的山水画卷。首句“城下虚亭瞰远空”,以“虚亭”点出亭子的空灵与超脱,俯瞰着远方的天空,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高凌楼阁近琳宫”一句,将亭子的位置置于高楼与宫殿之间,暗示了其不凡的地位和视野的辽阔。
“檐凝岚气涵晴旭,帘捲溪声度晚风”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亭子周围的自然景象。檐下的岚气在晴朗的阳光中凝聚,溪水的声音在晚风中回荡,动静结合,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
“林外鸟啼春树绿,吟边人倚夕阳红”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不仅有动听的鸟鸣,还有生机勃勃的绿树,以及诗人倚栏而立,欣赏夕阳余晖的场景,充满了诗意和生活气息。
最后,“千山万壑环村郭,都在凭阑一望中”一句,将视野拉远,展现出广阔无垠的山川景色,强调了亭子作为观景台的作用,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溪山亭台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追求。
晋公平淮西,兵出速如神。
崇韬伐西川,六十日请臣。
太祖初受命,诸侯未尽宾。
蜀广号敌国,荆潭为彊邻。
王师讨有罪,不闻逾十旬。
元昊诚蝼蚁,有地长一畛。
讵足污斧钺,寻当投荆榛。
是何逾岁月,务行含贷仁。
岂兹将帅间,迥无晋公伦。
张旗发一号,岂无李处耘。
提戈出一战,岂无王全斌。
容兹盈寸蟹,荡漾于流津。
平生读诗书,胸中贮经纶。
薄田四五亩,甘心耕耨勤。
倚锄西北望,涕泪空沾襟。
杏花烟,梨花月,谁与晕开春色。
坊巷晓愔愔,东风断、旧火销处近寒食。少年踪迹。
愁暗隔、水南山北。
还是宝络雕鞍,被莺声、唤来香陌。
记飞盖西园,寒犹凝结。惊醉耳、谁家夜笛。
灯前重帘不挂,殢华裾、粉泪曾拭。如今故里信息。
赖海燕、年时相识。奈芳草、正锁江南,梦春衫怨碧。
出处升沉不足悲,羡君操履是男儿。
左迁郡印辞纶阁,直谏书囊在殿帷。
未有佥谐徵贾谊,可无章疏雪微之。
朝行孤立知音少,闲步苍苔一泪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