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处不在远,云峰载酒过。
呼鸾笑刘鋹,避暑说秦佗。
涧水调金石,山花卖绮罗。
底须行世路,世路但风波。
胜处不在远,云峰载酒过。
呼鸾笑刘鋹,避暑说秦佗。
涧水调金石,山花卖绮罗。
底须行世路,世路但风波。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诩所作的《景泰寺》。诗中描绘了在景泰寺周围的自然美景和诗人在此地的悠闲生活状态。
首句“胜处不在远,云峰载酒过”点明了诗人的观点,认为美好的地方并不一定在遥远的地方,而是可以随时发现并享受身边的美好。接着,“云峰载酒过”则描绘了一幅云雾缭绕的山峰上,有人携带着美酒前来游玩的画面,充满了诗意与浪漫。
“呼鸾笑刘鋹,避暑说秦佗”两句运用了典故,通过“呼鸾”(传说中的神鸟)和“刘鋹”、“秦佗”(均为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欢愉与闲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欣赏与思考。
“涧水调金石,山花卖绮罗”则是对景泰寺周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涧水潺潺,仿佛在调和着金石之声;山花烂漫,如同在售卖着绮丽的罗绸,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最后,“底须行世路,世路但风波”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认为没有必要去追求世俗的成功与名利,因为那只是波涛汹涌的风雨之路,而真正的快乐与满足,往往来自于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美好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景泰寺周围自然风光的描绘以及与友人相聚的欢乐场景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态度,充满了诗意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