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竹十一首·其四》
《竹十一首·其四》全文
唐 / 陈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青岚帚亚思吾祖,绿润偏多忆蔡邕。

长听南园风雨夜,恐生鳞甲尽为龙。

(0)
注释
青岚:青色的山岚。
帚亚:像扫帚一样。
思:思念。
吾祖:我的祖先。
绿润:绿色湿润。
偏多:特别多。
忆:怀念。
蔡邕:东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
长听:常常倾听。
南园:南方的园林。
风雨夜:风雨交加的夜晚。
恐:恐怕。
生鳞甲:生长出鱼鳞般的硬壳。
尽为龙:全部变成龙。
翻译
青色的山岚如同扫帚,让我想起我的祖先。
绿色的湿润之地,尤其让我怀念蔡邕这样的文人墨客。
鉴赏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祖先和前人的怀念之情。"青岚帚亚思吾祖"中的“青岚”指的是青翠的竹林,而“帚亚”则是竹叶随风摇曳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对祖先的深切思念。而“绿润偏多忆蔡邕”表达了诗人在绿意盎然的自然环境中,尤其怀念古代文学家蔡邕。蔡邕以风雅著称,因此诗人可能是在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和共鸣。

"长听南园风雨夜"一句,则是描绘诗人独处于南园之中,在风雨交加的夜晚,通过自然的声音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里的“长听”意味着深夜或连续不断地倾听,显示了诗人的沉浸和专注。

最后一句"恐生鳞甲尽为龙"则充满了想象力和隐喻。诗人可能是在表达一种愿望,即在自然的洗礼下,自己也能超脱凡尘,如同变成龙一样获得精神上的解放或提升。这里的“鳞甲”是指龙的鳞片,而“尽为龙”则是对力量和自由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竹的描写和对自然声音的倾听,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怀旧情以及超脱欲望。

作者介绍
陈陶

陈陶
朝代:唐   号:三教布衣   籍贯: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   生辰:约公元812—约885年

陈陶[唐](约公元八四一年前后在世)字嵩伯,自号三教布衣,鄱阳剑浦人。(全唐诗作岭南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唐武宗会昌初前后在世。工诗,以平淡见称。屡举进士不第,遂隐居不仕,自称三教布衣。(公元八五三年左右)避乱入洪州西山。咸通中,(公元八六六年左右)严撰节度江西,尝往山中,每谈辄竟日。尝遣妓建花往侍,陶笑而不答。莲花赋诗求去,有“处士不生巫峡梦,虚劳云雨下阳台”之句。
猜你喜欢

新治小轩成

费将心力治斋居,细竹移来叶尚疏。

雪白蛎光铺槅眼,鸦青布色染帘裾。

规模别出经营外,景物新呈晦没余。

髹壁正防童稚污,粉墙还待友朋书。

今宵才是题诗起,此席方为宴客初。

前郭后村无旷地,相过莫怪不宽舒。

(0)

登雄县城楼二首·其一

高秋惬登眺,平楚动悲歌。

楼橹何年废,前朝争战多。

云闲青海戍,尘净白沟河。

翻笑咸平际,金缯满塞驼。

(0)

题陆廉伯庶子所藏墨梅

宋人写梅工染地,染出疏花得花意。

寒枝点缀纵复横,宛在江村立烟际。

元人写梅铁作圜,千玉万玉相联拳。

天机浅深各有态,三昧定属何人传。

忽拭此图真宋手,入眼丹青未能有。

凉风未觉生衣襟,古月犹疑照窗牖。

断缣残墨惊海棠,当时价抵千金强。

几人豪夺几悬购,完璧乃归君子堂。

多君家在毗陵住,高洁平生似梅树。

秀餐亭上岁寒盟,时约花神共来去。

我今归卧新安山,暗香正绕清溪湾。

北河冰坚未成往,春梦夜落松筠间。

补之不作林逋老,红绿纷纷竞妍好。

愧无佳句慰幽芳,三复莓苔被花恼。

(0)

游王司言国宾郊园

风逗黄云涨麦川,井分新绿绕瓜田。

童穿墙缺携壶到,客趁堂虚借榻眠。

乐憩午阴怜困马,预传秋律爱鸣蝉。

城楼咫尺忘归晚,多少诗情落照边。

(0)

春日应制·其一

奉天朝罢晓曈昽,敕使传宣籞苑东。

好雨晴时三月里,銮舆遥过百花中。

东皇默运无言化,南国新收不战功。

归坐明堂还布德,豫游分与万方同。

(0)

闺思

别后衡门镇不开,年年春雨长莓苔。

东风似欲添离恨,故引双双燕子来。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