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生民首,千秋祭典光。
摄仪专国学,展礼诣书堂。
言念承宗社,何曾致治康。
徘徊讲筵侧,惟觉愧宫墙。
万古生民首,千秋祭典光。
摄仪专国学,展礼诣书堂。
言念承宗社,何曾致治康。
徘徊讲筵侧,惟觉愧宫墙。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主题为秋季中丁日祭拜先师孔子的仪式。诗中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崇敬之情以及对教育的重视。
首句“万古生民首”寓意着孔子作为万世师表的地位,他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如同首开万古之源。接着“千秋祭典光”则强调了孔子及其思想在历史长河中的光辉地位和深远影响。
“摄仪专国学,展礼诣书堂”描绘了祭祀时庄重的仪式感,以及对孔子学问殿堂的恭敬之心。通过这些行为,表达出对知识与教育的尊崇。
“言念承宗社,何曾致治康”表明了诗人对于国家与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在追求治理国家的道路上,始终以孔子的教诲为指导,力求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繁荣。
最后,“徘徊讲筵侧,惟觉愧宫墙”则流露出诗人面对孔子的教诲时的谦逊与自省,即使在学术殿堂旁,也深感自己的不足,表达了对圣贤的敬仰和自我提升的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孔子的崇高敬意,也体现了对教育、知识以及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
朝登百丈峰,遥望燕支道。
汉垒青冥间,胡天白如扫。
忆昔霍将军,连年此征讨。
匈奴终不灭,寒山徒草草。
唯见鸿雁飞,令人伤怀抱。
晋武轻后事,惠皇终已昏。
豺狼塞瀍洛,胡羯争乾坤。
四海如鼎沸,五原徒自尊。
而今白庭路,犹对青阳门。
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