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墙亲释奠,林墓此重来。
地辟天开处,泗南洙北隈。
春鸣仙乐鸟,冬绿石碑苔。
教泽垂千古,泰山终未颓。
宫墙亲释奠,林墓此重来。
地辟天开处,泗南洙北隈。
春鸣仙乐鸟,冬绿石碑苔。
教泽垂千古,泰山终未颓。
这首诗描绘了对孔子陵园的拜谒之情,充满了对儒家文化的崇敬与缅怀。首联“宫墙亲释奠,林墓此重来”点明了地点和时间,诗人亲自来到孔子的墓地,进行祭奠。接着,“地辟天开处,泗南洙北隈”描绘了孔林所在之地的地理环境,暗示着孔子思想的深远影响如同天地一般广阔,覆盖了泗水之南、洙水之北。
“春鸣仙乐鸟,冬绿石碑苔”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春天时,仿佛仙鸟在墓地周围歌唱,为这肃穆之地增添了几分生机;冬天里,石碑上长满了青苔,更显出历史的久远和庄重。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氛围。
尾联“教泽垂千古,泰山终未颓”表达了对孔子思想传承不绝的感慨。孔子的教诲如同泰山一样稳固,历经千年而不衰,强调了儒家文化对于后世的巨大影响和永恒价值。整首诗通过对孔林的拜谒,展现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儒家文化传承与发扬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