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下弦月观鹿耳门渔火》
《下弦月观鹿耳门渔火》全文
清 / 韩必昌   形式: 古风

夜深群动息,气凉暑渐无。

坐觉幽意适,徙倚阁东隅。

正值新晴后,烟树稍模糊。

沉沉半钩月,利露幽光孤。

遥望鹿耳门,隐隐平沙铺。

少焉月渐升,纷射鼋鼍居。

错落渔火集,闪烁出菰芦。

将与疏星杂,上下明空虚。

风静波不兴,海面一镜如。

皑皑东方白,拍拍惊啼乌。

骤寒逼衣裳,吾将归吾庐。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夜晚鹿耳门的宁静与美丽。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月夜下的自然景象,从群动息止的宁静开始,逐渐展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首句“夜深群动息,气凉暑渐无”点明时间与环境,夜晚的深沉与凉爽之气,暗示了一种宁静与舒适。接着,“坐觉幽意适,徙倚阁东隅”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他静静地坐在阁楼的一角,享受着这份宁静与幽美。

“正值新晴后,烟树稍模糊”描绘了雨后的清新与朦胧之美,烟雾缭绕的树木,增添了几分神秘与诗意。接下来,“沉沉半钩月,利露幽光孤”则将画面聚焦于月亮,半弯的月牙在夜空中显得格外孤寂,但其散发的光芒却照亮了四周,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

“遥望鹿耳门,隐隐平沙铺”将视线引向远方,鹿耳门的轮廓在模糊的烟树中若隐若现,平沙之上似乎铺满了细碎的光芒,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随后,“少焉月渐升,纷射鼋鼍居”描述了月亮逐渐升起的过程,其光芒洒向鼋鼍居住的地方,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紧接着,“错落渔火集,闪烁出菰芦”描绘了渔火在菰芦之间闪烁的情景,错落有致,为画面增添了动态之美。

“将与疏星杂,上下明空虚”进一步展现了天空中的星辰与月光交织的景象,上下空虚,却因星光与月光的点缀而显得明亮而富有生机。

最后,“风静波不兴,海面一镜如”描绘了海面的平静,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周围的景色,给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感觉。“皑皑东方白,拍拍惊啼乌”则以日出前的景象结束,晨光初现,乌鸦的啼声打破了宁静,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月夜鹿耳门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与感慨。

作者介绍

韩必昌
朝代:清

韩必昌,台南人。清乾隆六十年间(1795)岁贡生,以守城有功,加六品衔,选武平县导。嘉庆二年(1797),鸠资改建文昌阁,方志上多载其铺桥造路之事迹。嘉庆十年、十一年间(1805~1806),蔡牵入鹿耳门时,曾募义民守城,十二年(1807)参与《续修台湾县志》。
猜你喜欢

安乐窝中吟·其十

安乐窝中设不安,略行汤剂自能痊。

居常无病不服药,就使有灾宜俟天。

理到昧时须索讲,情于尽处更何言。

自馀虚费闲思虑,都可易之为昼眠。

(0)

代书寄华山云台观武道士

太华中峰五千仞,下有大道人往还。

当时马上一回首,十载梦魂犹过关。

生平爱山山未足,由此看尽天下山。

求如华山是难得,使人消得一生闲。

(0)

风霜吟

见风而靡者草也,见霜而殒者亦草也。

见风而鸣者松也,见霜而凌者亦松也。

见风而靡,见霜而伤,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0)

风吹木叶吟

风吹木叶不吹根,慎勿将根苦自陈。

天子旧都闲好住,圣人馀事冗休论。

长年国里神仙侣,安乐窝中富贵人。

万水千山行已遍,归来认得自家身。

(0)

首尾吟·其三十六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自喜时。

名在士人当盛世,生于中国作男儿。

良辰美景忍虚废,骤雨飘风无定期。

过此焉能事追悔,尧夫非是爱吟诗。

(0)

别两绝·其一

楼外花深碍小车,难忘有德见思多。

欲凭桃李为之谢,桃李无言争奈何。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顾非熊 包恢 羊士谔 陶望龄 崔颢 汪应辰 汪琬 石延年 刘处玄 于濆 王铎 欧阳玄 王筠 王遂 文嘉 项斯 赵翼 姚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