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空流火已沉西,西入樵山秋草萋。
路转翳门琐烟洞,境开云谷有天梯。
千寻尚忆来仪凤,五夜谁醒梦觉鸡。
木石旧邻盟约在,况逢冠履日招携。
碧空流火已沉西,西入樵山秋草萋。
路转翳门琐烟洞,境开云谷有天梯。
千寻尚忆来仪凤,五夜谁醒梦觉鸡。
木石旧邻盟约在,况逢冠履日招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步入西樵山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深邃意境。首句“碧空流火已沉西”以夕阳西下、余晖映照天空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接着,“西入樵山秋草萋”则将读者引入一片秋意盎然的山林之中,草木茂盛,生机勃勃。
“路转翳门琐烟洞,境开云谷有天梯”两句,通过曲折蜿蜒的道路和隐藏于云雾之中的神秘洞穴,展现了西樵山的幽静与神秘。而“境开云谷有天梯”则暗示着在这片云雾缭绕的山谷中,有一条通往仙境的天梯,引人遐想。
“千寻尚忆来仪凤,五夜谁醒梦觉鸡”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其中,“千寻”形容山高,“仪凤”象征高贵与祥瑞,而“五夜”与“梦觉鸡”则可能暗喻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觉醒。
最后,“木石旧邻盟约在,况逢冠履日招携”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无论是树木、石头这样的自然元素,还是人类社会中的礼仪与交往,都体现了对传统美德的尊重与传承。同时,也表达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仍然需要保持与自然界的联系,以及相互之间的友好往来。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西樵山的自然美景,更蕴含了对人生、自然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庞嵩对自然之美与人文精神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