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周二大仙,庐此得升天。
风俗因兴庙,春秋不记年。
锦云张紫盖,琴溜泻鸣泉。
丹灶犹存鼎,仙花发故园。
汤周二大仙,庐此得升天。
风俗因兴庙,春秋不记年。
锦云张紫盖,琴溜泻鸣泉。
丹灶犹存鼎,仙花发故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通过对汤周二大仙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仙界生活的向往和美好想象。"庐此得升天"表明仙人在某个地方得以飞升,这里是指汤周山。"风俗因兴庙"则说明当地的人们因为对这位仙人的崇拜而修建了庙宇,以纪念和祭祀。
"春秋不记年"显示时间在这里已经失去了其通常的意义,仿佛进入了一个超脱世俗的永恒状态。接下来的"锦云张紫盖"和"琴溜泻鸣泉"则是对仙境景象的细腻描绘,通过华丽的云彩、美妙的音乐和清澈的泉水,营造出一个美丽而神秘的氛围。
最后两句"丹灶犹存鼎,仙花发故园"进一步强化了仙境的意象。"丹灶犹存鼎"可能指的是炼制仙丹的遗迹,而"仙花发故园"则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暗示着仙人虽然飞升,但其精神和痕迹依然留在这个地方。
整首诗通过鲜明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构建了一幅超凡脱俗的画面,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个远离尘世、美好绝伦的世界。
今时朱仲钦,文字有奇气。
潜幽睹天奥,隽永得古味。
袖手阅世纷,虚心馀乐地。
那持瘴野节,不从羽林骑。
埋轮吾宗英,补衮五色雉。
去年对延英,御坐再三起。
忧民甚己溺,稽古乃心醉。
天衢行日月,发轫从此始。
会当纪鸿业,我笔墨先泚。
相期并徵诏,禁殿直清邃。
尚忆此追游,班中语相谓。
我怀江湖去,初服反芰制。
闲边静成趣,岐路险多畏。
此事属两君,它年傥终惠。
长篇起予病,妙语充法施。
调高和难工,初学惭纸费。
郊原春无数,风日极清美。
已遣具方舟,重游更须记。
编棕织蒲绳作底,轻凉坚密稳称趾。
帝庭无复梦丝絇,上客还同贶珠履。
我家江南山水窟,日日行山劳屐齿。
感君投赠欲别时,布袜青鞋从此始。
亨衢知子方著脚,直上云霄三万里。
泰阶历尽却归来,赤舄一双应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