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汤周山》
《汤周山》全文
唐 / 无名氏   形式: 五言律诗

汤周二大仙,庐此得升天。

风俗因兴庙,春秋不记年。

锦云张紫盖,琴溜泻鸣泉。

丹灶犹存鼎,仙花发故园。

(0)
翻译
汤周二位大神仙,在此居住得以升天。
民间风俗因此兴起了庙宇,春秋更迭却无人记载年份。
如锦的云朵如同紫色的华盖张开,清泉从琴声般的细流中倾泻而出,发出鸣响。
炼丹的炉灶仍然保留着丹鼎,仙界的花朵在往日的花园中绽放。
注释
汤周:指古代的两位仙人,可能为泛指,非具体历史人物。
庐:居住。
升天:成仙,飞升上天。
风俗:民间习惯。
庙:供奉神灵的庙宇。
春秋:代表时间的流逝,春夏秋冬。
锦云:形容云彩美丽如织锦。
紫盖:紫色的华盖,比喻高贵或神秘。
琴溜:形容水流声音悦耳如琴音。
鸣泉:发出声响的泉水。
丹灶:炼丹的炉灶,象征修仙活动。
鼎:古代煮食或祭祀用的器具,这里指丹炉的一部分。
仙花:仙境中的花朵,寓意超凡脱俗。
故园:昔日的家园,此处指仙人曾经居住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通过对汤周二大仙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仙界生活的向往和美好想象。"庐此得升天"表明仙人在某个地方得以飞升,这里是指汤周山。"风俗因兴庙"则说明当地的人们因为对这位仙人的崇拜而修建了庙宇,以纪念和祭祀。

"春秋不记年"显示时间在这里已经失去了其通常的意义,仿佛进入了一个超脱世俗的永恒状态。接下来的"锦云张紫盖"和"琴溜泻鸣泉"则是对仙境景象的细腻描绘,通过华丽的云彩、美妙的音乐和清澈的泉水,营造出一个美丽而神秘的氛围。

最后两句"丹灶犹存鼎,仙花发故园"进一步强化了仙境的意象。"丹灶犹存鼎"可能指的是炼制仙丹的遗迹,而"仙花发故园"则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暗示着仙人虽然飞升,但其精神和痕迹依然留在这个地方。

整首诗通过鲜明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构建了一幅超凡脱俗的画面,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个远离尘世、美好绝伦的世界。

作者介绍

无名氏
朝代:未知

猜你喜欢

辛巳冬闻德音·其二

鞑靼奚家款附多,王师直到白沟河。

守江诸将遥分阃,绝漠残胡竞倒戈。

翠跸春行天动色,牙樯宵济海无波。

小儒不得参戎事,赋赋新诗续雅歌。

(0)

黄子馀自海昏见予于九江欲行为赋此诗

昔我初识君,乃在浔阳城。

却数已十年,此地还见君。

积雨楚水高,落日淮山明。

我病不举酒,何以娱佳宾。

我行不可留,明复与君别。

悠悠千里情,还当付明月。

(0)

再用韵呈仲钦元顺

今时朱仲钦,文字有奇气。

潜幽睹天奥,隽永得古味。

袖手阅世纷,虚心馀乐地。

那持瘴野节,不从羽林骑。

埋轮吾宗英,补衮五色雉。

去年对延英,御坐再三起。

忧民甚己溺,稽古乃心醉。

天衢行日月,发轫从此始。

会当纪鸿业,我笔墨先泚。

相期并徵诏,禁殿直清邃。

尚忆此追游,班中语相谓。

我怀江湖去,初服反芰制。

闲边静成趣,岐路险多畏。

此事属两君,它年傥终惠。

长篇起予病,妙语充法施。

调高和难工,初学惭纸费。

郊原春无数,风日极清美。

已遣具方舟,重游更须记。

(0)

黄升卿送棕鞋

编棕织蒲绳作底,轻凉坚密稳称趾。

帝庭无复梦丝絇,上客还同贶珠履。

我家江南山水窟,日日行山劳屐齿。

感君投赠欲别时,布袜青鞋从此始。

亨衢知子方著脚,直上云霄三万里。

泰阶历尽却归来,赤舄一双应几几。

(0)

元范尊兄示及十梅诗风格清新意寄深远吟玩累日欲和不能昨夕自白鹿玉涧归偶得数语.岭梅

梅花破萼时,瘴雨吹成雪。

驿使忽相逢,无言似愁绝。

(0)

次韵择之进贤道中漫成五首·其五

日暮重冈上,人劳马亦饥。

不妨随野雀,容易宿寒枝。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