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遍江津,菰蒲露气新。
乱山迎拄杖,落叶趁行人。
白业吾知己,青松佛作邻。
云心与水性,彷佛悟前身。
秋色遍江津,菰蒲露气新。
乱山迎拄杖,落叶趁行人。
白业吾知己,青松佛作邻。
云心与水性,彷佛悟前身。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访栖真寺时所见的秋日景色,充满了自然之美和禅意。首句“秋色遍江津,菰蒲露气新”以“遍”字点出秋色之广,江边的菰蒲在晨露的滋润下显得格外清新,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生机勃勃的氛围。
接着,“乱山迎拄杖,落叶趁行人”两句,通过“乱山”与“落叶”的动态描写,展现了山林间的生动景象。山峦起伏,仿佛迎接行人的到来;而落叶随风飘落,似乎也紧跟行人的步伐,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与层次感。
“白业吾知己,青松佛作邻”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宗教的深刻感悟。白业(可能指白色的石头或寺庙)是诗人的知己,青松与佛为邻,象征着自然与宗教的和谐共存,以及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最后,“云心与水性,彷佛悟前身”一句,将自然界的云和水与诗人的内心世界联系起来,暗示诗人通过这次访寺之旅,仿佛触及了自己的前生,达到了一种心灵上的觉醒与超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与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掩凄凉、黄昏庭院,角声何处呜咽。
矮窗曲屋风灯冷,还是苦寒时节。
凝伫切。
念翠被熏笼,夜夜成虚设。
倚阑愁绝。
听凤竹声中,犀影帐外,簌簌酿寒轻雪。
伤心处,却忆当年轻别。
梅花满院初发。
吹香弄蕊无人见,惟有暮云千叠。
情未彻。
又谁料而今,好梦分胡越。
不堪重说。
但记得当初,重门锁处,犹有夜深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