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僧归永嘉》
《送僧归永嘉》全文
宋 / 释守卓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在在常参一宿觉,的的生缘非永嘉。

还我今朝却归去,大千俱属眼中花。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守卓所作的《送僧归永嘉》。诗中充满了禅意与哲理,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宇宙以及僧侣归隐生活的独特感悟。

首句“在在常参一宿觉”,以“在在”强调了事物无处不在,而“常参一宿觉”则暗示了短暂的觉醒或顿悟,仿佛在日常琐碎中偶尔瞥见真理的光芒。这句诗既是对僧人修行生活的一种写照,也是对人生短暂而深刻的体验的感慨。

接着,“的的生缘非永嘉”,“的的”形容清晰、确实,这里指明了生命中的种种缘分并非永恒存在于永嘉之地,而是随时间流转,变化莫测。永嘉在这里可能象征着某种特定的地点、状态或心境,诗人通过这一表述,表达了对生命中缘分短暂、不可捉摸的深刻理解。

“还我今朝却归去”,这句话充满了决绝与洒脱,仿佛诗人正在为僧人的离去而感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深处对于自由与解脱的向往。归去不仅是指物理上的离开,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回归,是对内心世界、对自我认知的深入探索。

最后,“大千俱属眼中花”,将整个宇宙比喻为眼中的花朵,形象地表达了万物皆空、一切如梦的佛教哲学思想。这句话揭示了诗人对世间万物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生短暂、虚幻本质的深刻体悟。在诗人看来,无论是宏大的宇宙还是平凡的生活,都如同瞬间绽放又随即凋零的花朵,充满了无常与幻象。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以及个人修行的独到见解,充满了禅宗的智慧与超然的境界。

作者介绍

释守卓
朝代:宋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鉴勤禅师请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
猜你喜欢

忆秦娥·伤离索

伤离索。
不堪凉月穿珠箔。
穿珠箔。
料应别后,粉销琼削。
无聊倚遍西楼角。
枝头几误惊飞鹊。
惊飞鹊。
先来憔悴,更逢摇落。

(0)

厅前柳·景清佳

景清佳。
正倦客,凝秋思。
浩无涯。
递十里香芬馥,桂初华。
向碧叶。
露芳葩。
为粟粒、鹅儿情淡薄,倩西风染就丹砂。
不比黄金雨,灿余霞。
送幽梦,到仙家。

(0)

画堂春·西真仙子宴瑶池

西真仙子宴瑶池。
素裳琼艳冰肌。
瑞笼香雾扑铢衣。
凤翥鸾飞。
玉骨解凌风露,铅华不涴凝脂。
戍楼羌管正孤吹。
月淡烟低。

(0)

贺圣朝·千林脱落群芳息

千林脱落群芳息。
有一枝先白。
孤标疏影压花丛,更清香堪惜。
吟情无尽,赏音未已,早纷纷藉藉。
想贪结子去调羹,任叫云横笛。

(0)

东坡引·相看情未足

相看情未足。
离觞已催促。
停歌欲语眉先蹙。
何期归太速。
如今去也,无计追逐。
怎忍听、阳关曲。
扁舟后夜滩头宿。
愁随烟树簇。
愁随烟树簇。

(0)

东坡引·飞花红不聚

飞花红不聚。
都因夜来雨。
枝头冷落情如许。
东风谁是主。
看看满地,堆却香絮。
但目断、章台路。
残英剩蕊留春住。
春归何处去。
春归何处去。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