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无极以道寄金山寺佛鉴五绝·其四》
《次韵无极以道寄金山寺佛鉴五绝·其四》全文
宋 / 晁补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无极世缘如嚼蜡,人言当住夜摩天。

此郎久学无生忍,此事吾知否不然。

(0)
注释
无极:无限、无穷。
世缘:世间因缘、尘世关系。
嚼蜡:形容事物无味或毫无意义。
夜摩天:佛教术语,指超越世俗的极高境界。
此郎:此人、这位男士。
久学:长期学习。
无生忍:佛教中的无生法忍,指对生死无所畏惧的最高智慧。
吾知否:我不知道。
不然:不是这样,表示疑问或否定。
翻译
世间无常如同嚼蜡,人们谈论的是超越尘世的高处。
这个人长久研习无生之忍,这件事我是否了解,还不得而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次韵无极以道寄金山寺佛鉴五绝(其四)》。诗中,诗人以"无极世缘如嚼蜡"表达对世间纷扰和人情世故的厌倦,比喻人生在世的虚幻和无味,如同咀嚼蜡一般毫无滋味。"人言当住夜摩天"则暗示了世俗观念中追求高位或超脱的意象,但诗人认为这种追求犹如攀登难以企及的夜空,显得不切实际。

"此郎久学无生忍","此郎"是对对方的称呼,可能指的是佛鉴,"无生忍"是指佛教中的无生法忍,即超越生死的境界,这里表达了对佛鉴修行的赞赏,认为他长期修习佛法,已达超脱生死的境地。

最后两句"此事吾知否不然",诗人以疑问语气表达对佛鉴是否真的达到了无生忍的怀疑,也可能是对自我认知的反思,暗示了对于超凡境界的理解并非易事,即使是修行者也可能有所疑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和疑问,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佛学修行的审视,体现了宋代理性与禅意交融的特色。

作者介绍
晁补之

晁补之
朝代:宋   字:无咎   号:归来子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生辰: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猜你喜欢

历劫吟·其四

四壁萧条絮缕空,附棺无具附身同。

邻家借得黄棉袄,泣伴单衾殉殡宫。

(0)

昨承彦卿先生过访,赋此志幸,即次彦翁贻竹宾韵

十年真悔识君迟,咫尺仙源繫梦思。

北海纵横推妙笔,东坡澹荡有新诗。

幽兰纵为孤芳弃,明镜何曾屡照疲。

争那牙弦生涩甚,竟无流水动钟期。

(0)

黄紫卿观海图张怀白书

僧繇余故友,浣俗葆灵襟。

出彼邈绵笔,写君豪放心。

成连不可挽,钟子若为寻。

莫遽叹观止,烟波深复深。

(0)

赠祝丹卿吏部二首·其二

吏部家声旧,承欢建筑新。

莱衣迎竹径,白发步花茵。

馀兴培松菊,联吟洽主宾。

林泉初服遂,愿作葛天民。

(0)

赠友七首·其三唐景星

忆昔初入都,有客衣冠随。

吾师为我言,汝当师视之。

暇日通一刺,饫我言如饴。

不怨别君速,徒嗟识君迟。

(0)

西湖梅花

东风送过六条桥,载酒西湖意也消。

十里孤山随兴到,定然好句入诗瓢。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朱弁 王仁裕 商景兰 沈德潜 富弼 任昉 谢惠连 王湾 卢延让 贾至 张继 卢象 武三思 郑成功 徐有贞 萧颖士 丘迟 赵执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