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迁村居二首·其一》
《迁村居二首·其一》全文
唐 / 李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移居入村宇,树阙见城隍。

云水虽堪画,恩私不可忘。

猿涎滴鹤氅,麈尾拂僧床。

弃逐随樵牧,何由报稻粱。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移居乡村的生活情景。开头两句“移居入村宇,树阙见城隍”表明诗人离开了喧闹的城市生活,搬到了一处被树林环绕的村庄之中,可以望见远处城墙的轮廓。这不仅是空间位置的转换,也象征着心灵状态的改变。

紧接着,“云水虽堪画,恩私不可忘”两句中的“云水”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清净与自由,而“堪画”则暗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向往。然而,即便是在如此美好的自然环境中,诗人的心中仍然保留着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不舍,这是通过“恩私不可忘”来表达的。

在接下来的两句“猿涎滴鹤氅,麈尾拂僧床”中,“猿涎滴鹤氅”形象地描绘了猿猴从高处跳跃而下的场景,其间有清泉飞流形成的气氛;“麈尾拂僧床”则是说长着美丽羽毛的小兽偶尔会跳到僧人的坐具上轻拂。这些生动的自然画面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周遭环境的细腻观察,也反映出他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两句“弃逐随樵牧,何由报稻粱”则表达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已经与普通百姓无异,他不再追求物质上的富足,只是跟随着打柴的人或者牧羊人,以此来维持简单的生活。这里的“何由报稻粱”意味着诗人对于过去的恩惠和收获,虽然现在的生活简朴,但他仍然心存感激,不忘昔日之恩。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展现,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同时也流露出一股淡泊明志、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李洞

李洞
朝代:唐   字:才江

李洞,字才江,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晚唐诗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猜你喜欢

菖蒲田

一从神武挂冠缨,便入千峰适性情。

已向耆英逃姓字,肯因杨柳作歌行。

石田水冷菖蒲节,茅屋云深薜荔荣。

白发山僧知此意,时时来听野泉声。

(0)

江心春日

江边春日正迟迟,岸草汀蒲绿涨肥。

有户不扃僧懒出,种花无地客来稀。

破烟白鸟成双下,度堑昏鸦接翅归。

流转自怜乡国异,风光随处不相违。

(0)

寄郑司业直院右史

由来行所学,最是得时难。

春草书带绿,东风御柳寒。

金炉烟喷晓,玉署漏声残。

献纳丝纶样,流传盛代看。

(0)

春思

朝来一阵无情雨,敲得庭花半欲残。

燕子不知人冷落,飞来帘底避春寒。

(0)

代术者言

不闻沸鼎烹夷叔,那有云台画四凶。

自与心君消息了,却将甲乙问穷通。

(0)

晚泊临平

晚卸风帆泊市桥,税亭民屋总萧条。

秦封不到河边柳,送往迎来枉折腰。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