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霭沈山月隐林,终朝好学仲长瘖。
忍将老易供书画,更与何人得断金。
晚霭沈山月隐林,终朝好学仲长瘖。
忍将老易供书画,更与何人得断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宁静画面,"晚霭沈山月隐林",山色在暮霭中渐渐沉寂,月亮悄然隐没于林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诗人以仲长统自比,"终朝好学仲长瘖",表达了自己如同古代学者仲长统一样,整日专注于学习,虽然可能不善言辞(瘖),但内心充满求知的热情。
"忍将老易供书画",诗人感慨岁月匆匆,即使年华老去,仍愿意把余生奉献给书画艺术,这体现了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知识的热爱。然而,"更与何人得断金",又流露出一丝孤独感,暗示了在这样的时代,能有知音理解并欣赏他的书画之人实属难得。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含了诗人对学问的坚守、对艺术的热爱以及对知己的渴望,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载止行时跸,言旋上林苑。
上林春正佳,芳菲接近远。
我志不在兹,切切有所思。
临御十七载,惕励无已时。
未能免水旱,遑云致皞熙。
边境幸敉宁,虑文恬武嬉。
户口幸日增,虑艰食无衣。
俗尽有奸伏,野宁无贤遗。
抚躬一再省,此咎其诿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