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安林下乐樵渔,底事牵来剖竹符。
道院固知人少讼,丰年何幸俗多娱。
闲随野鹤穿花径,静看游鱼戏玉壶。
却愧此身犹束缚,未能归去老江湖。
方安林下乐樵渔,底事牵来剖竹符。
道院固知人少讼,丰年何幸俗多娱。
闲随野鹤穿花径,静看游鱼戏玉壶。
却愧此身犹束缚,未能归去老江湖。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山林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开篇“方安林下乐樵渔,底事牵来剖竹符”两句,通过隐者的日常活动——砍柴、捕鱼,展现了他与大自然亲密无间的情景,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宁静生活。
“道院固知人少讼,丰年何幸俗多娱”两句,则表达了隐者对于寺庙中少有人事烦恼、以及丰收之年的平和安详感到庆幸。这里的“俗多娱”可能是指农村生活中的简单快乐。
“闲随野鹤穿花径,静看游鱼戏玉壶”两句,更深入地描绘了隐者与自然的交融。他在空旷的林间小道上漫步,与野生鹤类共享一片宁静;同时,他还观察着水中的游鱼,在精致美丽的玉壶中自由自在地嬉戏。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画面,也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结尾“却愧此身犹束缚,未能归去老江湖”表露了隐者内心对于无法彻底摆脱尘世羁绊的遗憾,以及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这里的“老江湖”可能是隐者渴望回归的自然界,或者是一个比喻,代表着一种纯净无为的境界。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隐者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切体悟,以及他内心对自由与解脱的渴望。
昔我遭时康,颜色晞朝阳。
驰晖沦屏迹,短鬓奄蒙霜。
谁能握玄珠,弹掷沙砾场。
矫掌泛濛汜,顿辔翳扶桑。
三山鼓弱水,四百郁相望。
邂逅安期生,驾鲤叱鼍梁。
张乐聆钧天,陈醴吸玄浆。
临顾见侏儒,蚁垤方徊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