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梦落江外,时情付杯中。
愿言烽火低,不到甘泉宫。
吾道易荆棘,此身久萍蓬。
鹤眠伴官屋,犹有林下风。
吹灯读离骚,佳处时一逢。
客梦落江外,时情付杯中。
愿言烽火低,不到甘泉宫。
吾道易荆棘,此身久萍蓬。
鹤眠伴官屋,犹有林下风。
吹灯读离骚,佳处时一逢。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方岳的作品,名为《次韵酬季兄(其一)》。诗中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客梦落江外,时情付杯中。愿言烽火低,不到甘泉宫。"
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个旅居异乡的人,每当夜深人静,便在梦中飘落到远方的江边。"时情付杯中"则是说他将自己的心情倾诉于酒中,借酒浇愁。"愿言烽火低,不到甘泉宫"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甘泉宫"在这里可能是一个虚构的地方,代表着一个安宁、远离战乱之地。
"吾道易荆棘,此身久萍蓬。鹤眠伴官屋,犹有林下风。"
诗人通过"吾道易荆棘"形容自己的道路充满了困难和阻碍,而自己则如同长期漂泊在荆棘丛中的人。"此身久萍蓬"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接下来的"鹤眠伴官屋,犹有林下风"则描绘了一种宁静的景象,尽管诗人身处官舍,但依旧能够感受到来自自然界的清新气息。
"吹灯读离骚,佳处时一逢。"
最后两句,诗人在夜深人静之际,点燃蜡烛阅读古代文学家屈原的《离骚》。这里所谓的"佳处时一逢",可能是指诗人在阅读中偶尔遇到那些美妙的地方,这些美好让他感到心灵的慰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于安宁生活的渴望。同时,它也透露出诗人面对困难时坚韧不拔的一面,以及他寻找心灵慰藉的方式。
立身须作第一人,学佛当观第一义。
丈夫圣谛且不为,选官选佛应无异。
林君名字天下闻,贤书首荐称人瑞。
文章于尔但秕糠,传入长安曾纸贵。
岂知妙道中所存,明镜当空无一字。
六年两度上金台,世路无人知国士。
上元甲子三阶平,黄河见底麒麟至。
大人利见会有时,看君出疆还载质。
轻车熟道早登程,万里风云若平地。
去时岭上花正开,到日皇州花下醉。
春风得意远相闻,山中笑杀无名氏。
老僧老矣不出门,吟诗送客无佳思。
岐路因君赠一言,却恐贵人多忘记。
休忘记,便作南宫第一人,更有人间第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