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白月微明,天凉景物清。
草头珠颗冷,楼角玉钩生。
气爽衣裳健,风疏砧杵鸣。
夜衾香有思,秋簟冷无情。
梦短眠频觉,宵长起暂行。
烛凝临晓影,虫怨欲寒声。
槿老花先尽,莲凋子始成。
四时无了日,何用叹衰荣。
露白月微明,天凉景物清。
草头珠颗冷,楼角玉钩生。
气爽衣裳健,风疏砧杵鸣。
夜衾香有思,秋簟冷无情。
梦短眠频觉,宵长起暂行。
烛凝临晓影,虫怨欲寒声。
槿老花先尽,莲凋子始成。
四时无了日,何用叹衰荣。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之夜的静谧画面。开篇“露白月微明,天凉景物清”两句,用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凉爽而宁静的夜晚场景。接着,“草头珠颗冷,楼角玉钩生”进一步展现了秋意渐浓,露水凝结如珠的细节,这些都是古人常用来描写深秋之夜清冷气氛的诗句。
在“气爽衣裳健,风疏砧杵鸣”中,诗人通过对气候和声音的刻画,把读者带入到了一个秋高气爽、夜静风轻的环境。同时,这里的“砧杵鸣”也传递出了一种生活的节奏感,让人感觉到即便是在深夜,也有着不眠之人的活跃。
诗中接下来的“夜衾香有思,秋簟冷无情”两句,则流露出诗人独自一人时的感慨。这里的“夜衾香有思”表达了诗人在深夜里依然心存温情,而“秋簟冷无情”则表现出自然界对人的冷漠无情。
接着,“梦短眠频觉,宵长起暂行”透露出诗人难以入睡,醒来后又不得不继续过自己的生活状态。夜深人静时的寂寞与无奈,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烛凝临晓影,虫怨欲寒声”则描绘了夜将尽、天快亮之际的情景。蜡烛的光影在墙上摇曳,而昆虫们似乎也感受到了秋意渐凉,它们的声音中带着对即将到来的寒冷的不满。
最后,“槿老花先尽,莲凋子始成”和“四时无了日,何用叹衰荣”两句,表达了一种对于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槿花已经凋谢,而莲子的成熟则预示着季节更迭。在这样的自然循环中,诗人感受到了时间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从而引出了对过往荣华不再的叹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景物勾勒,展现了一个深秋之夜的宁静与寂寞,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
泊舟不厌城南浅,谈笑淹留惊晷短。
为传潮信舣江干,暂移已觉如天远。
足音来此慰寂寞,酒面自红炉自暖。
预愁会合有暌离,人事犹如月亏满。
何如便赋归去来,百尺高帆席同卷。
家贫何所费,使纸如使水。
亲交或见遗,自买不知几。
置之几案间,数轴俄空矣。
作字本不工,学书非不喜。
不知何故尽,疑若有神鬼。
若云随置邮,性复懒笺启。
间或强为之,皆出不得已。
横斜若幡脚,龃龉如雁齿。
数易仅能成,纷纷多废委。
叙致失轻重,畏慎防触抵。
往往已缄封,时时又删洗。
遂令巾衍竭,大半或缘此。
昔无楮先生,云自蔡伦始。
假令行竹简,秃野未供使。
人生有知慧,不若愚且鄙。
古来取卿相,未必皆经史。
谁教识点画,空耗五斗米。
咄嗟为此诗,又是一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