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匏曲沃上,孤筱汶阳隈。
形写歌鸾翼,声随舞凤哀。
欢娱分北里,纯孝即南陔。
今日虞音奏,跄跄鸟兽来。
悬匏曲沃上,孤筱汶阳隈。
形写歌鸾翼,声随舞凤哀。
欢娱分北里,纯孝即南陔。
今日虞音奏,跄跄鸟兽来。
这首诗名为《笙》,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描绘了一场盛大的乐舞表演。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音乐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鸣。
"悬匏曲沃上,孤筱汶阳隈":开篇即以奇特的景观描绘乐器悬挂在曲折的高处,其形状如同古代的匏革鼓,孤独地立于阳光照射不到的角落。"匏"字用法生动,形象鲜明,展示了诗人对细节的关注。
"形写歌鸾翼,声随舞凤哀":接着,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将乐器发出的旋律比作天上的神鸟——鸾、凤之舞。这里不仅展现了音乐的美妙,更蕴含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欢娱分北里,纯孝即南陔":接下来,诗人描绘乐声所及之地,人们在北邑享受欢乐,在南陔表现出纯朴的孝道。这里透露出乐舞不仅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蕴含着伦理道德的意义。
"今日虞音奏,跄跄鸟兽来":最后一句,诗人突出了“虞”这一古代音乐的最高境界,乐声之美,使得连自然界中的鸟兽也为之驻足倾听。这里通过“跄跄”的拟声词,更强调了场景的生动性和音乐的魅力。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一场盛大乐舞表演的壮观场面,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美好生活和道德理念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