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登镬岭巅,午下镬岭趾。
山脉自兹分,水源由此始。
衍散千万支,逆流十五里。
滔汨螺滩平,濑浅石露齿。
开豁锦里宽,地夷树攒荠。
我来询遗老,施政尚德礼。
人心险于湍,王道坦如砥。
当脱鼎镬危,应习衣冠美。
禾黍被郊原,牛羊散汀沚。
昔年谢征南,功业传国史。
至今祠庙存,祀飨荐芳芷。
慨古怀斯人,九原呼不起。
朝登镬岭巅,午下镬岭趾。
山脉自兹分,水源由此始。
衍散千万支,逆流十五里。
滔汨螺滩平,濑浅石露齿。
开豁锦里宽,地夷树攒荠。
我来询遗老,施政尚德礼。
人心险于湍,王道坦如砥。
当脱鼎镬危,应习衣冠美。
禾黍被郊原,牛羊散汀沚。
昔年谢征南,功业传国史。
至今祠庙存,祀飨荐芳芷。
慨古怀斯人,九原呼不起。
这首明代诗人唐文凤的《登镬岭》描绘了作者登山所见的壮丽景色和对历史人物的缅怀。首句“朝登镬岭巅,午下镬岭趾”展现了登山的过程,从早到午,跨越山岭。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山脉自兹分,水源由此始”强调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自然景观的源头。
“衍散千万支,逆流十五里”运用夸张手法,描绘水流的广阔和曲折,而“滔汨螺滩平,濑浅石露齿”则细腻描绘了水势的变化和地形的特征。诗人进一步赞美“开豁锦里宽,地夷树攒荠”,描绘出开阔的田园风光和茂盛的植被。
诗中融入了对当地历史的思考,“我来询遗老,施政尚德礼”,表达了对古代贤人的敬仰和对良好治理的向往。诗人以“人心险于湍,王道坦如砥”比喻世事的复杂与治世之道的平坦,寓意政治清明的重要性。
最后,诗人借景生情,感慨“昔年谢征南,功业传国史”,提及历史上的英雄谢征南,其事迹被载入史册。诗人感叹“至今祠庙存,祀飨荐芳芷”,表达对先贤的怀念,并在“慨古怀斯人,九原呼不起”中表达了对逝去英雄的深深哀思。
整体来看,《登镬岭》是一首寓言山水、怀古抒怀的佳作,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又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感慨。
子有山中田,何不力自耕。
曰予抱奇志,犯軷为此行。
于兹匏瓜系,曷若凤凰鸣。
徒步未可料,一日秉国成。
老夫察时义,不待易四营。
大物苦难运,高位防易倾。
苟且忝一命,奔走疲送迎。
乡里政自佳,归来训诸生。
我不羡渠乘大马食肥肉,我不羡渠寝细毡居华屋。
富贵两字输与渠,奈渠未免一字俗。
我有诗肠如月朗三秋,我有酒肠如海吞百渎。
西湖之水足供酒一杯,西湖之山可作诗千幅。
羽客写我醉吟意,雪为长髯电为目。
岂知天上三台星,焉用人间九州督。
仕宦不达坐多言,衰老未死缘寡欲。
眉毛及须尚如漆,此为寿相万事足。
莫言不智又无福,宁当忍穷勿受辱。
气豪未减天外鸿,神清差似霜前菊。
有人指点问为谁,云是紫阳方虚谷。
欲求我者,南山之南,北山之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