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佛迹石》
《佛迹石》全文
元 / 李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达摩西归古昔闻,漫疑一足蹑云根。

穷探绝顶搜遗迹,净拂苍苔见巨痕。

野寺山藏岚气合,长松风度梵音喧。

康州胜概应多览,归向金身得细论。

(0)
鉴赏

这首诗《佛迹石》由元代诗人李穆所作,通过对佛迹石的描绘,展现了对佛教文化的深刻思考与赞美。诗中以“达摩西归”开篇,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观相联系,引出对佛迹石的探寻与感慨。

首联“达摩西归古昔闻,漫疑一足蹑云根”,以达摩西行的故事为背景,表达了对佛迹石的遐想与疑问,仿佛达摩曾在此留下足迹,踏过云雾之巅。这种想象既富有诗意,又蕴含着对历史与宗教的敬畏之情。

颔联“穷探绝顶搜遗迹,净拂苍苔见巨痕”,进一步描述了诗人亲自探访佛迹石的过程,通过“穷探”、“搜寻”、“净拂”等动作,生动展现了对历史痕迹的追寻与尊重。这里的“巨痕”不仅指物理上的痕迹,也象征着对佛教精神的深刻领悟与传承。

颈联“野寺山藏岚气合,长松风度梵音喧”,转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禅意的画面。野寺隐于山中,岚气与山色融为一体,长松随风轻摇,梵音在空气中回响,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这一联不仅美化了环境,也暗示了佛教文化对于心灵净化的作用。

尾联“康州胜概应多览,归向金身得细论”,诗人表达了对康州美景的赞叹,并期待回到佛教圣地后,能更深入地探讨佛教教义。这里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流露出对宗教智慧的渴望与追求。

整体而言,《佛迹石》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不仅描绘了佛迹石的自然景观,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佛教文化的精神内涵,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宗教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李穆
朝代:唐

猜你喜欢

子昂秋山图

翁昔少年初画山,丹枫黄竹杂潺湲。

直疑积雨得深润,不假浮云相往还。

世外空青秋一色,窗中远黛晓千鬟。

瀛洲鸡犬同人境,尚想翁归向此间。

(0)

瑞鹧鸪.赠王公云庵

王公幽隐远佳餐。保护灵根守内闲。

意上有情山处市,心中无欲市居山。

颐神须要常温暖,炼气功成拒暑寒。

专一始终无变异,自然凝结宝琅玕。

(0)

雨中花慢

忆昔东山,王谢感概,离情多在中年。

正赖哀弦清唱,陶写馀欢。

两晋名流谁有,半生老眼常寒。

梦回故国,酒前风味,一笑都还。

湖光玉骨,水秀山明,唤人妙思无边。

吾老矣、不堪冰雪,换此萧闲。

传语明年晓月,梅梢莫转银盘。

后期好在,黄柑紫蟹,劝我休官。

(0)

摸鱼儿.次韵谢张古愚

汉江东、旧家文献,风流意气相许。

金台早集荆山凤,声振一庭鹓鹭。春几处。

须信道、甘棠树树含清露。平湖古步。

妙一曲钧天,鱼龙出听,未数应钟吕。

吾衰矣,鬓点吴霜几缕。刘郎忘却前度。

千年黄鹤归来晚,山色漫留眉翠。东北注。

羡滚滚云涛,去接西江水。仙尘异趣。

但极目朝阳,清光万里,阿阁送高翥。

(0)

寄彭中和

君来桂树林,我辞桂林去。

桂树我所种,高大已如许。

六月浓阴绕茆屋,不待花开可娱目。

驻屐从穿石上苔,题诗况有墙西竹。

小弟爱客开素襟,两载于君情最深。

短棘本非鸾凤栖,长琴每作蛟龙吟。

君昔少壮抱奇节,荏苒风尘头欲白。

道义交从久更真,风月笑谈常自得。

江西词赋多才雄,知君己有中唐风。

汗马功名属年少,且可草服山岩中。

海棠牡丹都赏遍,磊落珠玑满诗卷。

我独天涯鏖俗尘,白纻每愁颜色变。

丁宁小弟毋我违,南阮虽贫颇自奇。

桂树花开新酒熟,作书报我归如飞。

(0)

菩萨蛮.和天民赋十月海棠

朱唇初注樱桃小。逞娇搀占东风早。似妒腊前梅。

百花头上开。绛云生夜暖。卯酒醒时晚。

最怕泪阑干。何须带雨看。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郑用锡 何乔新 何中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