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西归古昔闻,漫疑一足蹑云根。
穷探绝顶搜遗迹,净拂苍苔见巨痕。
野寺山藏岚气合,长松风度梵音喧。
康州胜概应多览,归向金身得细论。
达摩西归古昔闻,漫疑一足蹑云根。
穷探绝顶搜遗迹,净拂苍苔见巨痕。
野寺山藏岚气合,长松风度梵音喧。
康州胜概应多览,归向金身得细论。
这首诗《佛迹石》由元代诗人李穆所作,通过对佛迹石的描绘,展现了对佛教文化的深刻思考与赞美。诗中以“达摩西归”开篇,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观相联系,引出对佛迹石的探寻与感慨。
首联“达摩西归古昔闻,漫疑一足蹑云根”,以达摩西行的故事为背景,表达了对佛迹石的遐想与疑问,仿佛达摩曾在此留下足迹,踏过云雾之巅。这种想象既富有诗意,又蕴含着对历史与宗教的敬畏之情。
颔联“穷探绝顶搜遗迹,净拂苍苔见巨痕”,进一步描述了诗人亲自探访佛迹石的过程,通过“穷探”、“搜寻”、“净拂”等动作,生动展现了对历史痕迹的追寻与尊重。这里的“巨痕”不仅指物理上的痕迹,也象征着对佛教精神的深刻领悟与传承。
颈联“野寺山藏岚气合,长松风度梵音喧”,转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禅意的画面。野寺隐于山中,岚气与山色融为一体,长松随风轻摇,梵音在空气中回响,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这一联不仅美化了环境,也暗示了佛教文化对于心灵净化的作用。
尾联“康州胜概应多览,归向金身得细论”,诗人表达了对康州美景的赞叹,并期待回到佛教圣地后,能更深入地探讨佛教教义。这里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流露出对宗教智慧的渴望与追求。
整体而言,《佛迹石》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不仅描绘了佛迹石的自然景观,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佛教文化的精神内涵,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宗教的深刻感悟。
忆昔东山,王谢感概,离情多在中年。
正赖哀弦清唱,陶写馀欢。
两晋名流谁有,半生老眼常寒。
梦回故国,酒前风味,一笑都还。
湖光玉骨,水秀山明,唤人妙思无边。
吾老矣、不堪冰雪,换此萧闲。
传语明年晓月,梅梢莫转银盘。
后期好在,黄柑紫蟹,劝我休官。
汉江东、旧家文献,风流意气相许。
金台早集荆山凤,声振一庭鹓鹭。春几处。
须信道、甘棠树树含清露。平湖古步。
妙一曲钧天,鱼龙出听,未数应钟吕。
吾衰矣,鬓点吴霜几缕。刘郎忘却前度。
千年黄鹤归来晚,山色漫留眉翠。东北注。
羡滚滚云涛,去接西江水。仙尘异趣。
但极目朝阳,清光万里,阿阁送高翥。
君来桂树林,我辞桂林去。
桂树我所种,高大已如许。
六月浓阴绕茆屋,不待花开可娱目。
驻屐从穿石上苔,题诗况有墙西竹。
小弟爱客开素襟,两载于君情最深。
短棘本非鸾凤栖,长琴每作蛟龙吟。
君昔少壮抱奇节,荏苒风尘头欲白。
道义交从久更真,风月笑谈常自得。
江西词赋多才雄,知君己有中唐风。
汗马功名属年少,且可草服山岩中。
海棠牡丹都赏遍,磊落珠玑满诗卷。
我独天涯鏖俗尘,白纻每愁颜色变。
丁宁小弟毋我违,南阮虽贫颇自奇。
桂树花开新酒熟,作书报我归如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