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凉今古一荒丘,欲问沧桑水自流。
归去东樵高卧好,青山犹为野人留。
凄凉今古一荒丘,欲问沧桑水自流。
归去东樵高卧好,青山犹为野人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历史与自然交织的凄美画卷。首句“凄凉今古一荒丘”,以“荒丘”这一意象开篇,既点出了地点的荒凉,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给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接着,“欲问沧桑水自流”一句,通过“水自流”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不可逆性和生命的短暂。
后两句“归去东樵高卧好,青山犹为野人留”,则转向了个人的情感表达。诗人似乎在想象自己归隐山林的生活,选择在东山(东樵)隐居,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这里的“高卧”不仅指身体的休息,更蕴含了心灵的解脱与自由。最后一句“青山犹为野人留”,以青山对“野人”的眷恋,进一步强化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疏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永恒,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
海门蹙处江涛重,金鳌浮出何穹窿。
驾天长桥倩谁作,倒影先入楼船中。
天光上下夹明镜,漫托焦山作邻并。
半空楼观起玲珑,达士胸襟俨相映。
碣石砥柱远莫参,气势横绝江之南。
中泠况复彻肝肺,品味岂数南阳潭。
江风山月世鲜好,不是飞仙不能到。
妙高台上一招手,挽却行云回鸟道。
两仪始判浊与清,留此突兀知何情。
颓波一障亘万古,娲皇愚公休结盟。
谪仙少陵欠题句,却有坡翁能表著。
明将濯足上蓬莱,不许龙宫吐烟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