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知宗喜雨·其一》
《和知宗喜雨·其一》全文
宋 / 阳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灾祥何必问圆穹,自是承流得失中。

旱魃凭谁投远裔,灵科聊复启仙宫。

天怜南国人民困,雨走西郊畎浍通。

多谢宗英相慰劳,也应休戚略相同。

(0)
翻译
何必去问天穹的圆缺,祸福其实都源自人间的得失。
干旱之神该向哪里寻求归宿,暂且打开仙宫的灵符求雨。
上天怜悯南方的百姓困苦,雨水终于从西郊的沟渠流淌开来。
深深感谢宗英你的关怀慰问,我们的忧乐大概也相似相通。
注释
灾祥:指吉祥或不祥的事情。
何必:何必要。
圆穹:天空的圆形部分,常用来象征天意。
承流:承受和遵循潮流,这里指人事的变迁。
得失:成功与失败,收获与失去。
旱魃:古代传说中的旱灾之神。
远裔:远方的后代或分支。
灵科:道教中用于祈雨的符咒或仪式。
仙宫:神话中的神仙居住的地方。
南国:南方地区。
人民:百姓。
困:困苦,艰难。
西郊:城市的西部郊区。
畎浍:田间的小沟渠。
宗英:尊敬的英明人物,可能指有威望的人。
慰劳:慰问和安抚。
休戚:忧喜、祸福。
略:大致,稍微。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阳枋所作,名为《和知宗喜雨(其一)》。诗中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关注以及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灾祥何必问圆穹,自是承流得失中。”此句暗示天气的变化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不需要特意去询问其意义,而应顺其自然地理解其中的得与失。

“旱魃凭谁投远裔,灵科聊复启仙宫。”“旱魃”指的是干旱的精灵,此处比喻干旱之灾。诗人质疑在干旱之年,应向何方求雨,以解民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干旱带来的苦难的关切,以及对雨水恩泽的渴望。

“天怜南国人民困,雨走西郊畎浍通。”这里,“天怜”意味着上天也在关怀遭受干旱之灾的人民。诗人描绘了雨水到来的场景,雨水如同恩赐,解除了人们的困境。

“多谢宗英相慰劳, 也应休戚略相同。”最后两句表达了对知县宗英在百姓遭遇干旱时所表现出的关怀与努力表示感激,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和宗英一样,对民间疾苦有所缓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心,以及对善政的期待。阳枋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这份关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作者介绍

阳枋
朝代:宋   字:正父   籍贯: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   生辰:1187-1267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猜你喜欢

园竹为大雪所折

露叶烟稍拂草亭,雪中颠倒翠虬形。

且留完处裁吹律,莫听傍人议杀青。

却恐看来愁野客,若为扶起属园丁。

寂寥数亩清风地,宿酒从今不易醒。

(0)

次韵丁评事春雨

溪楼燕子懒飞飞,一鼓轻雷渐作威。

细濯林花红抹浅,低濛岸柳翠光微。

偶穿纵步寻山屐,且解销忧贳酒衣。

华表有人还未得,更堪取次送春归。

(0)

对雪六首·其三

飘洒三冬暮,苍茫一气凝。

寒威斗自壮,空色晓逾澄。

狂走寻冈兔,饥呼失树鹰。

年来交态浅,有兴即谁乘。

(0)

小阁西山落日

天地垂垂暮,残阳似有情。

未催全岭暗,犹放半山明。

远树微茫见,孤烟惨澹生。

流年从此老,对酒急须倾。

(0)

九日二首·其一

去岁重阳踏路尘,异乡今日恨还新。

如何佳节长为客,却恐黄花解笑人。

强饮破愁为乐酒,自怜多病足情身。

龙山旧事知难问,千载相期属此辰。

(0)

暮春伯宪留饮席上走笔戏成二首·其一

春从花际来,却向天边去。

莺蝶空徘徊,寻春不知处。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