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扪虱穷无路,孺子驱鸡哶有声。
番语风行师道替,宝书日堕士名经。
国民滴滴偿赔款,海贼堂堂遣统兵。
洵是上天开异局,朝章莫议倒施行。
英雄扪虱穷无路,孺子驱鸡哶有声。
番语风行师道替,宝书日堕士名经。
国民滴滴偿赔款,海贼堂堂遣统兵。
洵是上天开异局,朝章莫议倒施行。
此诗《感时二首(其二)》由清代诗人王季珠所作,通过深沉的笔触,反映了对社会变迁与时代更迭的感慨。
首联“英雄扪虱穷无路,孺子驱鸡哶有声”,以形象的比喻描绘了英雄在困境中寻求出路的艰难,以及孩童在微小事物上的专注与活力,对比鲜明,寓意深刻。英雄虽怀壮志,却在穷途末路中挣扎,而孩童则在日常琐事中展现生命力,暗含对社会现状的反思。
颔联“番语风行师道替,宝书日堕士名经”,揭示了传统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危机。番语即外族语言的流行,象征着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传统的师道逐渐被取代;宝书代表经典文献,士名经则是士人名声的载体,两者日渐衰落,反映出社会价值观的转变和传统文化的式微。
颈联“国民滴滴偿赔款,海贼堂堂遣统兵”,描绘了国家在对外关系中的被动局面。国民被迫支付赔款,显示出国家主权和尊严的丧失;海贼堂堂派遣军队,暗示了国家在海洋权益上的无力与被动,反映了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历史背景。
尾联“洵是上天开异局,朝章莫议倒施行”,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无奈与讽刺。上天似乎开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局面,暗示了命运的不可抗力;朝章即朝廷的规章制度,莫议倒施行意味着这些规则已被颠覆,无法正常执行,体现了社会秩序的混乱与动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切忧虑和对传统价值的坚守。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触及了更为广泛的社会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历史感。